[发明专利]一种塑料二次发泡成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4029.5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8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丁振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至和(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58 | 分类号: | B29C44/58;B29C33/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5205 | 代理人: | 陈雪莹 |
地址: | 362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二次 发泡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加工机械,特别是一种塑料二次发泡成型机。
背景技术:
塑料发泡成型是将PE、EVA等橡塑原料经密炼、开炼、一次油压成型后再放在二次发泡成型机中,经过蒸汽模压后才成为终产品。
二次发泡成型机由机架、液压站、油缸、模架框、上矩形模板、下模板、供排流机构、拉模限位机构组成。机架由顶板架、底板架、四根立柱组成。模板架为一块矩形板上表面纵立一个矩形框架,上矩形模板固定在模板架下表面;液压站、两个油缸座分别固定在顶板架上表面中央及两侧。油缸的活塞柱穿过顶板架两个对应孔后,其下端部与模板架固定连接。上矩形模板为若干根矩形管焊接成一根S形管后,在S形管的上下、左右、前后贴焊上钢板,形成一个长方体状的模板。蒸汽、冷却水、压缩空气皆由S形管中分别注入,以便对模板进行加热、冷却、清空作业。长方体模板一角设有进流口,在长方体模板进流口的对角方位设有排流口。下模板有六个,下模板是在长方体模板上表面四周焊接固定一个矩形围框,矩形围框内框为四块纵立板合围、外框为角铁合围状,内外框间形成一个流道,供流体流动,以便给原材料四周边进行加热、冷却。矩形围框同样设有进流口、对角排流口,当合框时,长方体模板同时起着上、下模作用。
供排流机构为蒸汽管、水管、气管分别由三个阀门进入一个流体罐,流体罐分别引出七根软管分别与七个模板进流口连通,而在分别进入六个下模板进流口之前,又通过三通与对应模板上的矩形围框进流口连通,排流机构则在供流机构设计对称的对角方位上,连通原理与进流口连通方式一样。
拉模限位机构为每个长方体模板前后侧面的两边分别固定焊接一个互为对称的横向板条,七个长方体模板单边一侧的上下七个横向板条形成一组限位机构,四组限位机构分置长方体模板四角。上下相邻的两个横向板条对应孔中套合一个螺栓、螺母形成的限位杆,即两个横向板条分离时最大间距为螺栓帽与下螺母的间距,两个模板叠合时,螺栓在对应孔中穿行,同时又不会与其它横向板条互顶。
生产流程是:上料、模板闭合、蒸汽升温发泡、冷却水冷却模具、压缩空气为模板S形通道清空、模板分离、下料。
这种结构的缺陷在于:长方体模板内的S形管焊点太多,常有漏焊点泄流,造成模板传热不均匀,甚至产生外泄现象。同时作为焊接件模板的上下表面平面度差,焊接也会产生上下表面模板变形,模压时平面度差引发凹陷点位内存空气使产品上下表面存在凹陷麻点,则产品后续整形时产品上下表面削平量加大影响成本。其次,上料时七个模板要分离,人工操作常用手伸入模板间处理,同时模压后将产品铲出也有用手处理。但各模板此时悬空相邻模板靠四根螺杆悬吊,七层模板重量又相当大,而螺栓螺母在这忽冷忽热的环境下锈蚀严重,常有螺母脱落现象引发模板下落或歪斜,从而导致人身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塑料二次发泡成型机。
本发明的方案是:包括机架、液压站、油缸、模架框、上矩形模板、下模板、供排流机构、拉模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机架四立柱外侧的顶板架、底板架之间分别固定一块纵立限位板,左右侧两块纵立限位板外表面间距小于长方体模板宽度,在每块纵立限位板外表面贴合固定一块等级长的六级阶梯板;在六块下模板的长方体模板左右两侧表面的两头分别用螺栓固定一块矩形的卡位板,自上而下的单组卡位板凸出长方体模板的长度满足以下条件:当六个下模拉下时,每组六块卡位板外端头分别卡位在阶梯板的六个阶梯上表面上;上矩形模板固定在机架顶板架的下表面上;在机架底板架下空设有地坑,液压站、两个油缸的缸筒安装在地坑底面上,两个油缸的活塞柱分别穿过底板架对应孔后与倒置的模架框固定连接,最下方的下模板固定在模架框上表面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油缸倒置使下模板下行时分别卡位在阶梯板上,安全可靠。长方体模板块状的设立,不漏气同时使热容量提高、平面度提高,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为现有技术长方体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C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长方体模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至和(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至和(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40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井机及其天井机面板
- 下一篇:燃池-盘管-炕耦合采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