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油天然气管道焊缝泄漏在线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3559.8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5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杨思乾;马铁军;谢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D5/06 | 分类号: | F17D5/0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天然气 管道 焊缝 泄漏 在线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石油天然气管道焊缝泄漏在线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天然气焊管在管—管焊接加工及热处理过程中,由于非平衡状态下的热循环的作用,焊接接头会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及组织性能的明显变化,使其成为石油天然气管道的薄弱环节。因此对管道焊缝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可及时发现石油天然气的泄漏,避免发生重大事故。
公知的基于磁通、涡流、摄像等投球技术的管内检测法,不能实现在线实时检测;基于管线压力、温度、流量、声音以及震动等物理参数发生变化的外部检测法,投资费用很高且在工程应用中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石油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实时性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石油天然气管道焊缝泄漏在线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电容式传感器原理,由不锈钢包层环绕石油天然气管道构成同芯柱型电容器,采用适合于精密电容测量的有源电桥电路,可以实现焊缝区域微小泄漏的实时检测;采用低功耗、低成本的文氏振荡电路产生测量电桥的激励载波信号,可以实现焊缝区域泄漏的低成本实时检测;采用就近测量和预警指示方法,可以有效消除和减小寄生电容的影响;采用超薄不锈钢作为包层材料,还可以提高接头焊缝及附近区域的防腐保护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油天然气管道焊缝泄漏在线检测方法,其特点是采用以下步骤:
在经过防腐处理的石油天然气管道4焊接接头的外壁涂刷绝缘漆,根据管道焊缝2的余高,在石油天然气管道4外壁管道焊缝2两侧对称位置缠绕密封层3,然后将不锈钢包层1环绕石油天然气管道4后紧贴在密封层3上,再采用电容储能点焊工艺完成不锈钢包层1的封口连接,石油天然气管道4的外壁与不锈钢包层1的内壁构成同芯柱型电容器Cx。
采用文氏振荡电路提供测量电桥的激励载波信号;电阻R1、电阻R2及运算放大器N组成放大倍数可调的反相放大器,与电容器Cx串联作为测量电桥的一个桥臂;电容器C1作为测量电桥的另一个桥臂。两桥臂分别连接到由文氏振荡电路产生的稳频稳幅的信号源上,文氏振荡电路产生的正弦波信号通过一级二阶低通滤波电路,滤除信号的高频分量,保留有用的直流分量。调整运算放大器N的放大倍数,使测量电桥平衡,电阻R3上无电压降,报警显示电路显示管道正常。
当石油天然气管道4的不锈钢包层1覆盖区域有轻微泄漏,不锈钢包层1与石油天然气管道4外壁之间的空间压力就会急速升高,从而使不锈钢包层1产生明显变形,甚至破裂,同时还会改变电容器Cx内介质的介电常数,使电容器Cx发生变化。电容器Cx的变化使测量电桥失去平衡,电阻R3上产生电压降,经随后的检波、放大和光电隔离电路处理后,光电隔离电路的初级发光二极管有足够的光电流流过,光电隔离电路的次级光敏三极管此时饱和导通,报警显示电路给出管道泄漏指示。
所述密封层3采用聚四氟乙烯双面胶带。
所述不锈钢包层1的密封焊缝采用电容储能点焊工艺。
在石油天然气管道4的焊缝泄漏检测区域就近放置检测及报警显示电路。
所述文氏振荡电路、低通滤波电路、测量电桥和检波、放大及光电隔离电路采用铝盒屏蔽。
所述不锈钢包层1的厚度是0.1~0.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基于电容式传感器原理,由不锈钢包层环绕石油天然气管道构成同芯柱型电容器,采用适合于精密电容测量的有源电桥电路,实现了焊缝区域微小泄漏的实时检测;采用低功耗、低成本的文氏振荡电路产生测量电桥的激励载波信号,实现了焊缝区域泄漏的低成本实时检测;采用就近测量和预警指示方法,有效消除和减小了寄生电容的影响;采用超薄不锈钢作为包层材料,还提高了接头焊缝及附近区域的防腐保护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石油天然气管道焊缝泄漏在线检测方法用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石油天然气管道焊缝泄漏在线检测方法用电路框图。
图中,1-不锈钢包层,2-管道焊缝,3-密封层,4-石油天然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参照图1-2。
本发明石油天然气管道焊缝泄漏在线检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35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厌氧胶粘剂
- 下一篇:钕铁硼磁体表面防护用涂液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