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线近场通讯执行业务请求、响应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3310.7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9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曹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5/00 | 分类号: | H04B5/00;H04W8/24;H04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曼*** | 国省代码: | 开曼群岛;KY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终端 业务请求消息 预设 业务请求 业务终端 方法和装置 通讯执行 携带状态 状态标识 近场 响应 发送 移动终端识别 错误响应 发生概率 业务通讯 业务响应 状态确定 减小 申请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基于无线近场通讯执行业务请求、响应的方法和装置。在业务请求侧,在发送业务请求消息之前,移动终端识别自身在当前所处的状态,作为当前状态;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当前状态确定自身在当前是否处于预设的状态下;移动终端发送携带状态标识的业务请求消息,状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在当前是否处于预设的状态下。相应的,在业务响应侧,业务终端接收携带状态标识的业务请求消息;业务终端根据业务请求消息中的状态标识判断移动终端在当前是否处于预设的状态下;如果移动终端在当前处于预设的状态下,响应业务请求消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多个移动终端之间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在业务通讯过程中业务终端错误响应的发生概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无线近场通讯执行业务请求、响应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近场通讯是指无线通讯设备之间不通过服务端进行信息交互的一种信息通讯技术。狭义的无线近场通讯就是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技术,可用距离约为10厘米。由于NFC技术需要无线通讯设备安装特定的无线射频芯片,具有一定的铺设成本和用户设备门槛,因此,广义的无线近场通讯也包含通过无线通讯设备之间的声波、WI-FI和蓝牙等既有的传感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通过无线近场通讯可以实现多种类型的业务,例如,支付业务。
考虑到移动终端与业务终端之间实现业务通讯时的工作效率,在通过无线近场通讯实现某种类型的业务时,往往需要移动终端与业务终端之间完成的该类型业务的业务通讯整合到一次单向的无线近场通讯的流程中,而不再需要采用传统的握手方式来完成相互发现、认证和鉴权过程。
也就是说,移动终端向业务终端发送携带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和鉴权信息的业务请求消息,业务终端向业务服务器发送携带业务信息以及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和鉴权信息的业务请求消息,业务服务器直接根据业务信息以及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和鉴权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但是,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声波、WI-FI和蓝牙等无线近场通讯方式的覆盖范围比较大,当在业务终端上为某个移动终端(假设为移动终端A创建业务,并激活该业务终端等待对移动终端A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响应时,可能会在通讯覆盖范围内发现多个移动终端(假设有移动终端A、B和C)发出的业务请求消息。此时,业务终端很难识别出哪一个业务请求消息是属于移动终端A的,如果采取随机获取或者是先发现先处理的策略,很可能会造成创建的业务与实际的移动终端配错的情况,从而产生了错误的业务响应,如,业务终端错误地利用为移动终端A创建的业务而对移动终端B进行响应。可见,由于多个移动终端之间的相互干扰,在业务通讯过程中会出现业务终端错误响应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无线近场通讯执行业务请求、响应的方法和装置,以在多个移动终端之间的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在业务通讯过程中业务终端错误响应的发生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无线近场通讯执行业务请求的方法,包括:
在发送业务请求消息之前,移动终端识别自身在当前所处的状态,作为当前状态;
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当前状态确定自身在当前是否处于预设的状态下;
移动终端发送携带状态标识的业务请求消息,所述状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在当前是否处于预设的状态下。
优选的,所述预设的状态为以下任意一种状态或多种状态的组合: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朝下、所述移动终端延预定方向进行晃动、所述移动终端与水平面呈预设夹角和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33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