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效综合测试仪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52960.X | 申请日: | 2014-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4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忠;陈敏;袁灯平;黄海峰;姜莲玉;苏金碧;王江杰;邱晓峰;黄程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R22/06 | 分类号: | G01R22/06;G01F1/66;G01K1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 地址: | 2004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效 综合 测试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仪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能效综合测试仪。
背景技术
目前,能效测评工作测试主要参数有电量、流量、温度等参数,测试主要采用人工测量,测试数据读取后记录在纸质表格上,温度采用高精度温度测量仪,流量采用超声波流量计,电量采用钳式电力计,采集一般采用逐个参数测试,后期数据处理还要将测试参数逐个输入到电子文档表格内,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此种现场测试和后期数据整理、分析要投入较多人力和物力,现场测试有时需要投入多个工作组,测试时间周期长,由于系统运行并未稳态,各个参数采集不能同步,后期分析处理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测试高效的能效综合测试仪。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能效综合测试仪,采集各测点位置的电量、流量及温度,该测试仪包括数据采集器、数据转换器、电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所述的电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各测点位置上,所述的电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分别与单独的数据转换器连接,所述的数据采集器同时与所有的数据转换器连接。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有2~20个。
作为优选,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有5个。
所述的电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分别与单独的数据转换器通过传输线缆连接,所述的数据采集器同时与所有的数据转换器通过传输线缆连接。
所述的数据采集器上设有用以输入和输出数据的显示界面。
所述的电量传感器为电压测量范围0~1000V、电流测量范围0~1000A的电量传感器。
所述的流量传感器为流速范围0~25m/s的超声波流量计。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为测量范围0~100℃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的数据转换器内置在数据采集器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各个测试传感器安装在测点上,设置数据采集器上采集参数即可测试所需参数。特别是对于较为复杂的系统由于波纹管可根据物料特性进行选材,可采用金属、非金属材料,因此特别对耐温耐压性要求高、有腐蚀等特殊场合尤为适用。
二、测试高效:将原本逐一进行测试的工作,使用该测试仪后可同时进行多项参数的测试工作,而且只需要一个测试工作组就可以完成多项任务,不再需要现场进行数据记录和后期数据录入,综合测试仪将测试数据直接记录,且可以进行简单分析,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将数据导出,进行专业分析。
三、界面友好:该测试仪的数据采集器上设有用以输入和输出数据的显示界面,可以设置工程相关参数,采集参数和设置采集频率,采用触摸屏,设置简单,界面友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数据采集器,2为数据转换器,3为电量传感器,4为流量传感器,5为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能效综合测试仪,采集各测点位置的电量、流量及温度,如图1所示,该测试仪包括数据采集器1、数据转换器2、电量传感器3、流量传感器4及温度传感器5,电量传感器3、流量传感器4及温度传感器5分别安装在各测点位置上,电量传感器3、流量传感器4及温度传感器5分别与单独的数据转换器2连接,数据采集器1同时与所有的数据转换器2连接。
温度传感器5可以设有2~20个,在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5设有5个。电量传感器3、流量传感器4及温度传感器5分别与单独的数据转换器2通过传输线缆连接,数据采集器1同时与所有的数据转换器2通过传输线缆连接。数据采集器1上设有用以输入和输出数据的显示界面。电量传感器3为电压测量范围0~1000V、电流测量范围0~1000A的电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4为流速范围0~25m/s的超声波流量计。温度传感器5为测量范围0~100℃的温度传感器。
数据转换器2还可以内置在数据采集器1的内部。
能效综合测试仪的工作原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未经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29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