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GoogleEarth数字地球平台中移动KML几何元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2863.0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5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朱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张翔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oogleearth 数字 地球 平台 移动 kml 几何 元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空间信息技术领域中的数字地球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在Google Earth数字地球平台中移动KML(Keyhole Markup Language)几何元素的方法,该方法针对KML几何元素进行处理,能够解决在Google Earth数字地球平台上对KML几何元素进行空间位置移动变换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背景技术
目前,以Google Earth为代表的数字地球系统已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集成、共享、显示和分析大规模、多尺度、多时相地球空间信息的可靠平台。Google Earth数字地球平台之所以能被地球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乃至社会公众所广泛接受,主要是由于它具有开放的体系架构,支持基于OpenGIS KML编码标准(OpenGIS Keyhole Markup Language Encoding Standard,简称OGC KML或KML)的地球空间信息描述方式。在Google Earth平台中,用户不需从底层开发可视化环境,只需要使用KML编码规范来描述和保存自己所拥有的地球空间信息,Google Earth就能快速加载并渲染、绘制出这些信息所表示的地球空间对象。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开展了在Google Earth平台上基于KML编码规范进行地球空间信息模拟和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用的成果,为推动Google Earth数字地球平台的发展与应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使用现有的Google Earth数字地球平台及其操作界面进行基于KML的地球空间信息的模拟、可视化与交互分析,仍然面临着很多障碍。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Google Earth对地球空间的表达存在着维度缺陷,无法直接显示位于地形面以下的模型或对象。为了模拟和显示地下空间对象,需要使用特定的技术或方法将地下空间对象提升到地形面之上。这可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第一种方法是设定一个抬升高度,将位于地形面以下的空间对象统一抬升到地形面之上,从而使地下空间对象悬浮在实际位置的上方。这是一种静态抬升的方式,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但地下空间对象的高程一经抬升即为固定值,无法进行交互式的动态移动。另一种方法是预先生成一系列处于不同高程位置处的空间对象,应用KML<TimeSpan>元素来设定这些空间对象的浮现时间,使用Google Earth内置的时间滑动条来交互式的控制地下空间对象在纵向上的位置,从而使其能显示在地形面之上。这种动态抬升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动画效果,但KML对象数据存储冗余较多,实现起来也比较复杂。另外,Google Earth内置的时间滑动条主要是为控制时间而设计的,使用时间滑动条来抬升地下空间对象时,时间滑动条的双滑块特性和时间显示方式常常会误导用户,难以直观的展现地下空间对象的实际位置。
要解决在Google Earth中模拟和显示地下空间对象这一难题,一个直观的思路就是用户能够可视化的、交互式的移动地下空间对象,进而改变地下空间对象在三维地球空间中的位置。因此,对用KML几何元素来表示的地球空间对象进行移动操作是一种普遍的需求,用户常常需要移动(包括在地形表面上平移和在竖直方向上升降)地球空间对象的坐标位置。但由于现有的Google Earth客户端程序与地球空间实体的交互能力较弱,用户无法在Google Earth中自由、灵活、精确的移动KML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使用标准的Google Earth客户端程序,用户只能选中并移动单个的KML几何元素,不能整体移动多个KML几何元素,也无法精确的控制移动变换的距离。这些技术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Google Earth在地球科学领域(特别是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研究地下空间实体和现象的学科)中的应用。因此,对KML几何元素进行灵活、自由、精确的移动变换并形成一个通用的技术方案显得极为必要。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28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