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纹套接离合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2485.6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5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魏伯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伯卿 |
主分类号: | F16H3/32 | 分类号: | F16H3/32;F16H61/02;F16H6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408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 套接 离合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纹套接离合变速器,适用于各种需要离合变速和离合调速的机构,如各种车辆的离合变速装置、车床的变速箱等,属于离合器和齿轮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的汽车离合器有摩擦式离合器、液力偶合器、电磁离合器等几种,他们都是利用软接触即磨擦或液力或是电磁力等传递发动机旋转动力,这些软接触的动力传递效率都比较低;现代发达的汽车工业之所以还是利用动力传递效率低的软接触离合方法,是因为齿轮啮合的传动在高速转动时,啮合的齿轮难以分离,现在还没发现有既容易使啮合的硬传动齿轮分离,又能有较高传动效率的齿轮啮合传动方法,这是汽车传动效率提高的难题,特别是自动档变速操控的无离合齿轮啮合变速装置,更是难以实现;这里利用魏伯卿的发明专利《201110360892.2同轴同柱面多级正反转变速方法及其装置》和《201410151795.6 螺纹套接离合器》,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了无离合齿轮啮合自动变速,从而能较大地提高自动变速系统的动力传动效率,预计本发明与现有自动变速装置相比,其动力传动效率能提高3%~1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同轴同柱面多级正反转变速装置提供旋转速度不同的原动轮、一级从动轮、二级从动轮、三级从动轮等动力轮将旋转动力传递到多套螺纹套接离合器的主动轮、并按原动轮的旋转速度与负载轴的旋转速度比、利用电脑程序调控相应的螺纹套接离合器离合工作、从而实现原动轮旋转速度与负载轴旋转速度最佳速度比的螺纹套接离合变速器。
螺纹套接离合变速器,包括一套同轴同柱面多级正反转变速装置、多套螺纹套接离合器、一个电脑、一个电源控制系统、一组排线、负载轴和安装在负载轴上并与负载轴同轴心的多个离合被动轮啮合轮,并由多个离合被动轮啮合轮中的一个离合被动轮啮合轮带动负载轴旋转;其特征在于:
1、同轴同柱面多级正反转变速装置的原动轮啮合第一套螺纹套接离合器的原动轮啮合主动轮旋转,一级从动轮啮合第二套螺纹套接离合器的一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旋转,二级从动轮啮合第三套螺纹套接离合器的二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旋转,三级从动轮啮合第四套螺纹套接离合器的三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旋转;当原动轮有旋转动力并发生旋转时,经变速后,一级从动轮、二级从动轮、三级从动轮同时以不同的角速度旋转,原动轮的旋转速度大于一级从动轮的旋转速度,一级从动轮的旋转速度大于二级从动轮的旋转速度,而且一级从动轮、二级从动轮与原动轮为同方向旋转,三级从动轮与原动轮为反方向旋转;同时,原动轮、一级从动轮、二级从动轮、三级从动轮的旋转带动与它们相互啮合的原动轮啮合主动轮、一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二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三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旋转;原动轮啮合主动轮左离合被动轮啮合轮、原动轮啮合主动轮右离合被动轮啮合轮、一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左离合被动轮啮合轮、一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右离合被动轮啮合轮、二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左离合被动轮啮合轮、二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右离合被动轮啮合轮、三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左离合被动轮啮合轮七个离合被动轮啮合轮为同轴心固定安装在同一根负载轴上,并与负载轴同角速度旋转;原动轮啮合主动轮左离合被动轮与原动轮啮合主动轮左离合被动轮啮合轮相互啮合旋转,原动轮啮合主动轮右离合被动轮与原动轮啮合主动轮右离合被动轮啮合轮相互啮合旋转,一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左离合被动轮与一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左离合被动轮啮合轮相互啮合旋转, 一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右离合被动轮与一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右离合被动轮啮合轮相互啮合旋转,二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左离合被动轮与二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左离合被动轮啮合轮相互啮合旋转,二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右离合被动轮与二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右离合被动轮啮合轮相互啮合旋转,三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左离合被动轮与三级从动轮啮合主动轮左离合被动轮啮合轮19相互啮合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伯卿,未经魏伯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24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