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2023.4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3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戎;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29/00;A61P2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杜朗宇 |
地址: | 61113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神经痛 药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属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肋间神经痛即肋间神经支配区内的疼痛综合征,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上通常见到的是继发性肋间神经痛,而原发性肋间神经痛较为少见。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多由邻近器官、组织的病变所引起,如胸腔器官的病变(胸膜炎、慢性肺部炎症、主动脉瘤等),胸椎、肋骨外伤继发骨枷形成或骨膜炎,胸椎、肋骨畸形或发生肿瘤(尤其是脊髓外瘤),脊柱、肋骨的损伤,老年性脊椎骨性关节炎,都常压迫神经根而引发肋间神经痛。还有一种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肋间神经炎,其疼痛可出现在疱疹之前,通常在相应肋间可见疱疹,但消退之后疼痛仍可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肋间神经痛的患者非常痛苦,其疼痛不仅如撕扯如割裂,往往疼得汗出吟叫,很难缓解,而且连动作、呼吸、咳嗽甚至矢气(放屁)也会加剧其痛感,让人卒难忍受,更遑论工作、学习、生活。
西医治疗肋间神经痛主要采取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病因治疗如有肿瘤即治疗肿瘤,有感染即抗感染等,但有很多疾患病因治疗殊非易易,例如肿瘤、病毒等,往往费时很久,且化学药的毒副作用不可避免。西医对症治疗则往往采用止痛剂或镇静药、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药等,其疗效与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样与病因治疗的(疗效与药物的毒副作用)一样令人无奈。
而中医则大不相同,肋间神经痛归属中医“胸胁痛”范畴,自古应对它的办法就丰富多彩且疗效卓著,并有至少二千多年的实践史。通过辨证施治,可以制定出不同的治则治法;通过“用药如用兵”的科学配伍,可以组制出不同的有效良方。除此之外,还有神奇的针灸(包括电针、梅花针等)、拔罐、推拿等众多疗法及民间的各色花样疗法,俱可产生良效。因而,在对症治疗(缓解肋间神经疼痛,治标)上,无疑比西医办法多且绿色天然而无毒副作用。中医治疗肋间神经痛这种西医并无特异性治疗药品且难避毒副作用的病种,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丹参15~18份,当归10~12份,生地10~12份,赤芍10~12份,桃仁10~12份,红花6~9份,川芎4~6份,橘络10~12份,丝瓜络10~12份,香附8~10份,郁金8~10份,柴胡8~10份,白芍8~10份,桔梗4~6,牛膝8~10份,甘草4~6份。
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丹参15份,当归12份,生地12份,赤芍12份,桃仁12份,红花9份,川芎6份,橘络12份,丝瓜络12份,香附10份,郁金10份,柴胡10份,白芍10份,桔梗6,牛膝10份,甘草6份。
其中,它是由所述原料药的原生药材粉、或原料药的水或/和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制剂。
进一步地,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剂为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滴丸剂、口服液、舌下喷剂、注射剂。
本发明还提供给了一种制备上述物组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重量配比的原料药;
b、各原料药的原生药材粉、或原料药的水或/和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制剂。
进一步地,b步骤所述的有机溶剂为60-95%v/v乙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肋间神经痛的药物或辅助用药物中的用途。
目前已公认“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复方使用”、“复方配伍用药如用兵”是中医最科学最有效的几大优势,其中“复方配伍用药如用兵”是非常科学的中医药原创理论。中医组方中各药如行兵布阵那样环环相扣的严密配伍,是其优于西药配方的有效手段。中医方剂理论认为,每一方剂,不仅需要根据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药物妥善配伍,同时也应符合组方的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理论,所谓“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就是其建立在对疾病病机的全方位判断基础上的科学配比。中医用方通过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的生物学机制,对冠心病这种重大病种进行调治,可以取得比西药更佳、更绿色天然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效果,而这种疗效是建立在上述中医传统原创理论的正确指导之上的,本发明组方正遵循了这一原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2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