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51329.8 | 申请日: | 2014-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1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 发明(设计)人: | 庄应强;吴殿星;屠娟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 地址: | 314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稻田 生态 养殖 泥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稻田养殖水产动物,采用的普通水稻一般植株在1米左右,水稻生长时田间水位一般只能保持在10-20厘米,所养殖的水产动物生活空间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水产动物的产量;同时,如果田间水位一直保持在40厘米以上,水稻植株极易倒伏,影响水稻产量。此外,由于普通水稻防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在栽种的过程中,还必须进行防病除虫,防病除虫一般使用农药,这样会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这样不仅会影响水产动物的产量,还会对水产动物造成一定的农药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稻田施肥,然后耙平,在耙平的所述稻田的四周挖掘外环沟,所述外环沟与田埂相距1-1.5m,在所述外环沟内挖掘“十”字形或“井”字形沟,并与所述外环沟相通;
在所述外环沟搭起70-90cm的防逃装置;
所述外环沟设置有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分别设置有防止所述泥鳅外逃的装置;
采用生石灰化水对所述稻田消毒,次日将整个所述稻田耙动以使生石灰水与稻田淤泥充分混合;
将发酵后的畜禽粪肥施入所述稻田进行肥水,以培育水中天然饵料;
在肥水后的所述稻田插入茎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生长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的秧苗;
所述秧苗返青后,将泥鳅苗放入所述稻田;
养殖期间按泥鳅的生长投放食料,同时保持水质透明度为25-30cm。
优选地,所述外环沟宽度为1-2m,深度为0.4-0.6m。
优选地,所述“十”字形或“井”字形沟宽度为1-1.5m,深度为0.4-0.6m。
优选地,所述生石灰的用量为每亩稻田75-100kg。
优选地,所述水稻品种为芦苇稻。
优选地,所述畜禽粪肥的用量为每亩稻田180-220kg。
优选地,每亩所述稻田放养所述泥鳅苗1.5-2万尾,每尾重量为3-5g。
优选地,放养前,对所述泥鳅苗消毒,所述消毒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任一种:
(a)2%-3%的食盐液浸泡10分钟;
(b)5%-7%食盐水浸洗鳅体10-15秒;
(c)0.1mg/kg-0.2mg/kg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鳅体10-15秒。
优选地,在所述泥鳅快速生长期,稻田水位保持在60cm以上。
优选地,每次投饵量以1-2小时内吃完为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泥鳅与水稻共养,水稻田中的蚯蚓、水蚤和杂草等为泥鳅的天然饵料生物,再结合投喂少量的饲料即可养殖泥鳅;同时,泥鳅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虫,对水稻起到生物防治虫害的功能;另外,由于泥鳅在田间活动还能疏松土壤,提供根呼吸的氧气,其粪便还含有大量的氮元素也可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采用茎秆坚硬、抗倒伏以及深水生长的水稻品种,深水指在水深为0.6m以上的水中,能够防止稻田中的水稻倒伏,并且深水给予泥鳅更大的生活空间;采用的水稻抗病虫能力强,进一步能够减少除虫工作,也防止了喷洒的药物对泥鳅的污染。总之,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养殖得到的泥鳅,天然无污染,为纯绿色食品;水稻施肥少,减少肥料投入的同时,稻田收获的水稻还具有一定的增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稻田施肥,然后耙平,在耙平的所述稻田的四周挖掘外环沟,所述外环沟与田埂相距1-1.5m,在所述外环沟内挖掘“十”字形或“井”字形沟,并与所述外环沟相通;
在所述外环沟搭起70-90cm的防逃装置;
所述外环沟设置有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分别设置有防止所述泥鳅外逃的装置;
采用生石灰化水对所述稻田消毒,次日将整个所述稻田耙动以使生石灰水与稻田淤泥充分混合;
将发酵后的畜禽粪肥施入所述稻田进行肥水,以培育水中天然饵料;
在肥水后的所述稻田插入茎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的秧苗;
所述秧苗返青后,将泥鳅苗放入所述稻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13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