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振动弹跳带式籽壳分选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151033.6 | 申请日: | 2014-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0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君;李阳;邓腊云;彭邵锋;马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7B1/28 | 分类号: | B07B1/28;B07B1/46;B07B1/42 |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宋向红 |
| 地址: | 4100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弹跳 带式籽壳 分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林产品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弹跳带式籽壳分选机。
背景技术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木本油料植物,油茶果由果壳和茶籽组成,茶籽由茶籽壳和果仁组成,果壳不含油脂,含木质素,多缩代糖,草柔质和皂素等,目前油茶鲜果脱壳是纯人工方式,民间将鲜果采摘后一般先堆沤3~5天,完成茶果的后熟过程,然后采用自然晒干法使油茶蒲的开裂,再经手工将油茶蒲与油茶籽分离,摊晒油茶籽完成油茶果人工处理过程,人工处理过程所需时间长且劳动强度大,加之南方多阴雨,高水分含量的油茶籽易腐烂、油脂酸败,严重影响后续加工过程,成为规模化生产的瓶颈之一。油茶果及时脱壳,籽壳分选后加工,不仅可以提高油的得率和质量,而且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电能耗和设备磨损,有利油茶籽综合利用。
目前,油茶果壳、籽主要是采用人工方式分选,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不适合工业化生产。油茶果壳、籽分选技术及设备的研究才刚起步,虽然已存有少量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可用于油茶果壳、籽分离的设备,但这些设备大都处理量较小,籽、壳分选效果不佳,损失率较高。油茶果是天然生长的植物果,其大小形状均不一致,大小差别较大。而油茶果脱壳后,形成的籽、壳混合物特征是:壳为纤维瓣块状物,大小差别较大;籽为颗粒状物,其大小形状均不一致,大小差别较大。而部分籽、壳几何尺寸相似,重量级数相同。另外一显著的特性是籽、壳物理特性不相同,如:果壳和籽的静摩擦系数,弹跳级数不相等。目前的油茶果壳籽分选设备均是针对籽、壳的几何尺寸差异,采用筛网式或齿光滚对转式分选。所以,产生果壳、茶籽分选效果不好,壳中存在尺寸相似的籽,籽中存有尺寸相似的壳,没有达到壳和籽分离的目标。综上所述,目前(包括油茶果、板栗、莲子、核桃等)壳、籽分选彻底的机械尚处空白,人们希望能有一种有效的将壳和籽分选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分离(包括油茶果、板栗、莲子、核桃等)壳和籽的振动弹跳带式籽壳分选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振动弹跳带式籽壳分选机,它包括底座,底座上固联有主支柱,主支柱上连接主框架,主框架平面与水平面呈一个倾斜角度;所述主框架的高低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滚轮,其中的主动滚轮通过皮带轮与电动机及变速器连接,绕在两滚轮上的分选带带动其中的从动滚轮转动;分选带平面与主框架平面平行,与水平面也呈一个相同的倾斜角度;两滚轮之上的分选带下面设置有振动弹跳垫板,振动弹跳垫板平行并接触分选带,振动弹跳垫板由弹性支柱固定在主框架上,振动弹跳垫板底部设置有激振器;所述两滚轮之上的分选带两侧设置有挡料板;在所述分选带下半部的中间位置上方设置有籽壳物分级分散装置;所述籽壳物分级分散装置包括四根位于分选带两侧、固定于主框架上并伸到分选带之上的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固连有一个料斗,料斗底端出口之下设置有斜式两层分级分散筛和激振器,斜式两层分级分散筛弹性连接在料斗上;所述斜式两层分级分散筛由两层筛板网组成,两层筛板网与水平面呈一个倾斜角,其较低端是物料出口并靠近分选带的较高端;所述两层筛板网的孔径不同,上层的孔径较大,下层的孔径较小。
所述底座上固连有四根主支柱,其中,两根连接主框架较低端,两根连接主框架较高端,较低端的两根主支柱上端与主框架铰连,较高端的两根主支柱上设置有涡轮涡杆升降机构。
具体地说,所述分选带由面层和基层构成,面层为柔性纤维物,如羊毛、麻、棉、尼仑等柔性纤维混合物,基层为尼仑丝物,如涤纶、尼仑、丙纶纤维丝织物。面层要求增加特定物料的静摩擦角,基层要求稳定抗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未经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10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