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棒状碳酸钴铁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50733.3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7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沈强;赵世强;冯凡;魏珊珊;王欣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1397;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王绪银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酸 复合材料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棒状碳酸钴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碳酸钴铁复合材料的分子式为FexCo1-xCO3,其中0<x<1,形貌为棒状,棒宽度为2.5±0.5微米,棒长度由x值大小调控,其中x=0.2时棒长7±1微米,x=0.4时棒长8±1微米,x=0.6时棒长5±1微米,x=0.8时棒长3±1微米;所述棒状碳酸钴铁复合材料由如下方法制得:
(1)将可溶性铁盐和钴盐分别以0.01~5.00mmol/40mL的量加入蒸馏水中,并且使水中可溶性铁盐与钴盐的摩尔比为x:(1-x),其中x值为0<x<1,搅拌水溶液至溶液澄清;
(2)搅拌条件下向上述溶液中按0.01~10.00mmol/40mL的量添加碳酸盐,然后再持续搅拌10~30min得浑浊溶液;
(3)向步骤(2)制得的溶液中搅拌条件下按0.01~5.00mmol/40mL的量添加金属离子络合剂,然后再持续搅拌10~30min;
(4)将步骤(3)制备的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密封,放到50~200℃烘箱中,反应1~24h;
(5)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冷却至室温;
(6)弃去反应釜内的上清液,产物经水、乙醇先后各冲洗3±1遍,再置30~100℃烘箱中烘干5~12h,得到的粉末状产物即为棒状碳酸钴铁复合材料;
其中,上述可溶性铁盐是三氯化铁、硝酸铁、硫酸铁、硫酸高铁铵、硫酸亚铁铵、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或醋酸亚铁;上述可溶性钴盐是氯化钴、硝酸钴、硫酸钴、硫酸钴铵或乙酸钴;上述碳酸盐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氢钾、碳酸铵或碳酸氢铵;上述金属离子络合剂是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二乙醇胺、三乙醇胺、酒石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钠或海藻酸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棒状碳酸钴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可溶性铁盐是硫酸亚铁铵、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或醋酸亚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棒状碳酸钴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可溶性钴盐是氯化钴、硝酸钴、硫酸钴或乙酸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棒状碳酸钴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x值为0.2,0.4,0.6或0.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棒状碳酸钴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碳酸盐是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铵或碳酸氢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棒状碳酸钴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离子络合剂是焦磷酸钠、二乙醇胺、酒石酸、抗坏血酸或海藻酸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棒状碳酸钴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烘箱温度为100~18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棒状碳酸钴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反应时间为9~19h。
9.权利要求1所述棒状碳酸钴铁复合材料在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的方法是:
(1)按质量比为7:1:2的比例分别称取棒状碳酸钴铁复合材料、海藻酸钠和乙炔黑,先将棒状碳酸钴铁复合材料、海藻酸钠和乙炔黑放到坩埚中研磨10~20min,然后加水湿润,继续研磨10~30min,将糊状的混合物均匀的涂布在铜箔上,在100±30℃下干燥10~24h,之后对上述铜箔进行碾压,再切成直径一定的圆片,制得电极片;
(2)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以常规方法将电极片、隔膜、锂片和泡沫镍组装成扣式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073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移电池包及电动工具
- 下一篇:LED电源电路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