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0450.9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8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尾形勇介;寺内达也;华野政和;佐藤忍;原田雄太;近藤真;椋田雅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泰极 |
主分类号: | B60R22/34 | 分类号: | B60R22/34;B60N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室内能够滑动调整落座位置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微型厢式车等车辆中,期望后席座椅的布局多样化,并期望座椅沿车身前后方向的滑动移动量也进一步增大。
然而,在要增大后席侧座椅的前后滑动量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从车身侧部向车室内侧鼓出的后轮罩与座椅发生干涉,限制了座椅在车宽方向上的设置位置。
因此,作为能够应对该问题的车辆用座椅,提出有如下车辆用座椅:使滑动导轨的至少一部分从车身后方朝向前方而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以使得座椅能够向后轮罩的鼓出部的斜前方侧滑动移动(例如,参照日本实开昭63-179248号、日本特开平7-108864号)。
关于该车辆用座椅,座椅的最后端移动位置设定在后轮罩的鼓出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另一方面,座椅的最前端移动位置设定在后轮罩的鼓出部的前方位置,在使座椅移动到最前端移动位置时,能够在该座椅的车宽方向的内侧区域确保较大的有效空间。
发明内容
但是,在像上述那样增大了前后滑动量的现有车辆用座椅中,若将三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织带的拉出口设定在车室内侧壁的比座椅靠背更靠后方的位置,则当乘员在车辆用座椅的最前端移动位置附近佩戴织带时,拉出的织带中的应当束缚乘员肩部的区域回绕到座椅靠背上部的头枕部分,可能会给乘员带来不舒服感。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能够不拘泥于前后方向上的滑动移动位置地将安全带装置的织带限制在适当位置。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了以下结构。
(1)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在最后端移动位置与最前端移动位置之间滑动移动,该最后端移动位置与车辆的后轮罩的向车室内侧的鼓出部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内侧,该最前端移动位置与上述后轮罩的向车室内侧的鼓出部相比位于前方且与上述最后端移动位置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所述车辆用座椅通过从三点式安全带装置的卷收器中拉出的织带来束缚落座的乘员,在上述乘员佩戴上述织带时,上述织带从比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更靠后方的车室内的侧壁的拉出口被拉出,上述车辆用座椅具有织带引导件,该织带引导件在上述乘员佩戴上述织带时限制上述织带向朝向上述座椅靠背上的头枕的方向位移,上述织带引导件在上述头枕的上述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具有沿上述头枕的上述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立起的立起部。
由此,例如,在使座椅移动到最前端移动位置附近的状态下,乘员佩戴织带的情况下,即使织带在座椅靠背上向朝向头枕的方向错动,也会通过织带引导件的立起部来限制其动作。
(2)在上述(1)的方式中,在上述织带引导件上,设有在从上述立起部的下端到上述座椅靠背的上述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的范围内延伸的延长部。
该情况下,例如,即使在体格较小的乘员佩戴织带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乘员的肩部高度使座椅靠背侧的织带的接触位置沿织带引导件的延长部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由于通过织带引导件的立起部来限制织带在座椅靠背上向朝向头枕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不拘泥于前后方向上的滑动移动位置地将织带限制在合适位置,不会给乘员带来不舒服感。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在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剖切时的示意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室内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室内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室内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室内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骨架部的侧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翻转动作的示意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室内的立体图。
图10(A)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移动到最前端移动位置时的主视图,图10(B)是将上述座椅移动到最后端移动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11(A)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移动到最前端移动位置时的主视图,图11(B)是将上述座椅移动到最后端移动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和上下,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表示相对于车身的前后和上下。另外,图中箭头FR是指车辆的前方侧,箭头UP是指车辆的上方,箭头LH是指车辆的左侧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泰极,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泰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04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构造
- 下一篇:一种汽车安全保护方法、控制器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