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防风偏柔性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0390.0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5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吴睿;叶超;黄健;孟宪乔;金淼;尚青龙;喻春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H02G7/14 | 分类号: | H02G7/1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张祥骞;奚华保 |
地址: | 2306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输电 线路 防风 柔性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防风偏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防风偏柔性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气候的持续变化,极端局部强对流天气在经常出现,经常造成输电线路风偏跳闸事故,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线路风偏跳闸问题,传统的防风偏治理措施是在悬垂绝缘子串上加装一定数量的重锤,以增加绝缘子串的重量,从而减少导线在大风情况下的偏移,防止带电导线对铁塔构件发生放电。这种方案简单易行,施工方便,但由于配重有限,抑制导线风偏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还有则是将原线路的“I”串铁塔更换为三相“V”串铁塔,这种防风偏措施虽为最彻底有效的治理措施,但若大范围进行更换,成本费用太大、施工工期长。如何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防风偏控制装置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优效的防风偏装置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防风偏柔性控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防风偏柔性控制装置,包括铁塔横担和安装在铁塔横担上的导线悬垂绝缘子串,导线悬垂绝缘子串的另一端安装有下拉绝缘子串组件,下拉绝缘子串组件的另一端安装有拉线组件,拉线组件的另一端安装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安装在拉线组件上的拉棒,拉棒贯穿护筒并通过拉棒凸起悬挂安装在护筒上,拉棒中部固定安装有制动盘,制动盘的尺寸大于护筒,拉棒的下端安装有重块,护筒的四周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数量为4个,支撑杆固定安装在地面上。
所述的拉线组件包括上NUT线夹和下NUT线夹,上NUT线夹的下端安装有镀锌钢绞线,镀锌钢绞线的下端安装下NUT线夹,下NUT线夹与拉棒的上端连接安装。
所述的下拉绝缘子串组件包括与导线悬垂绝缘子串安装的联板,联板上安装有上U型挂环,上U型挂环通过延长环与中U型挂环连接安装,中U型挂环通过复合绝缘子与下U型挂环连接安装,下U型挂环安装在上NUT线夹的上端。
所述的拉棒凸起到重块的垂直距离小于拉棒凸起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还包括底座,底座的数量为4个,底座设于支撑杆在地面的安装位置上。
所述的铁塔横担距离地面的距离为33米,导线悬垂绝缘子串的长度为5米,制动盘设置在距离护筒的0.78米处。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防风偏柔性控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优于加装重锤的措施,较直接更换铁塔的措施更为经济。通过设置拉线组件的活动范围、控制重物的总重,使得该装置既能起到控制导线绝缘子串最大风偏角的作用,又能避免拉线组件产生的附加荷载过大,造成导线横担损坏。具有结构简单、效果显著、成本低廉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静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大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组件的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控制组件的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下拉绝缘子串组件的结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拉线组件的结构主视图
其中,1-铁塔横担、2-导线悬垂绝缘子串、3-下拉绝缘子串组件、4-拉线组件、5-控制组件、6-地面、31-上抗式线夹、32-联板、33-悬垂式线夹、34-上U型挂环、35-延长环、36-中U型挂环、37-复合绝缘子、38-下U型挂环、41-上NUT线夹、42-下NUT线夹、43-镀锌钢绞线、51-护筒、52-拉棒、53-支撑杆、54-横撑、55-制动盘、56-重块、57-底座、58-拉棒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03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具有双平行沟道结构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