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救生舱/避难硐室用无源压风制冷净化系统及工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49878.1 | 申请日: | 2014-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2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 发明(设计)人: | 蒋彦龙;钱晓辉;王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F3/00 | 分类号: | E21F3/00;E21F11/00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 避难 硐室用 无源 制冷 净化系统 工作 方法 | ||
1.一种救生舱/避难硐室用无源压风制冷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救生舱/避难硐室外连接的压风接头(1)、救生舱/避难硐室内的空气瓶接头(2)、三通换向阀(3)、除尘过滤器(4)、涡流管制冷箱(5)、热气调节阀(6)、气动风机(7)、冷气调节阀(8)、空气换热器(9)、净化室(10)和杂质过滤器(11);
其中三通换向阀(3)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涡流管制冷箱(5)由若干涡流管并联而成,涡流管制冷箱(5)具有压风进气口(5-1)、热气出口(5-2)、冷气出口(5-3);气动风机(7)具有驱动气体入口、驱动气体出口、空气入口、空气出口;空气换热器(9)具有冷气入口、冷气出口、空气入口与空气出口;
压风接头(1)与三通换向阀(3)第一端相连,三通换向阀(3)第二端经过 除尘过滤器(4)与涡流管制冷箱(5)的压风进气口(5-1)相连,涡流管制冷箱(5)的热气出口(5-2)经过热气调节阀(6)与气动风机(7)驱动气体入口相连,气动风机(7)驱动气体出口与救生舱/避难硐室外环境相连;
涡流管制冷箱(5)的冷气出口(5-3)经过冷气调节阀(8)与空气换热器(9)的冷气入口相连,空气换热器(9)的冷气出口与救生舱/避难硐室外环境相连;
杂质过滤器(11)的入口与救生舱/避难硐室内环境相连,杂质过滤器(11)的出口与净化室(10)的入口相连,净化室(10)的出口与空气换热器(9)的空气入口相连,空气换热器(9)的空气出口与气动风机(7)的空气入口相连,气动风机(7)的空气出口与救生舱/避难硐室内环境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舱/避难硐室用无源压风制冷净化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涡流管制冷工作过程:正常工作状态:调节三通换向阀(3)的第一端和第三端相通,压风气源经三通换向阀(3)的第一端和第三端进入除尘换热器(4)中过滤,过滤后进入涡流管制冷箱(5)同时产生冷气和热气,冷气经涡流管制冷箱(5)的冷气出口(5-3)和冷气调节阀(8)到达空气换热器(9),为吸入换热器的室内空气冷却后排出室外;热空气经涡流管制冷箱(5)的热气出口(5-2)和调节阀(6)到达气动风机(7),为气动风机(7)提供动力带动室内空气循环后排出室外;当压风系统损坏时工作状态:调节三通换向阀(3)的第二端与第三端相通,空气瓶内气体进入除尘换热器(4),其余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同;室内空气制冷净化过程:救生舱/避难硐室内空气在气动风机(7)的驱动下首先经过杂质过滤器(11)去除杂质,然后经过净化室(10)去除其中的有害气体,净化后空气进入换热器(9)与涡流管制冷箱流出的冷气进行热交换,空气温度降低后流入救生舱/避难硐室内;在上述救生舱/避难硐室用无源压风制冷净化系统中,涡流管制冷过程和室内空气制冷净化过程同时进行,确保室内环境温度和空气制冷满足人体生存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987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