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直径深立井掘进面侧送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9581.5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9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义江;沈慰安;周国庆;王鹏越;张小美;梁恒昌;周扬;鲍强;熊玖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径 立井 掘进 送风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井掘进期间的通风方法,尤其适用于直径超过10米的大直径高温立井掘进面的通风降温。
背景技术
根据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埋深2000m以内的煤炭资源量为5.57×104亿吨,其中65%以上埋深超过800m。随着前部资源日趋枯竭,深部资源开发势在必行。
对于煤炭等资源的深部开发,为提高开采效率和回采率,建设大型矿山是最佳选择。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大型矿山数量为338座,比2003年增加145%。
对于深立井掘进施工,当掘进进入一定深度后,由于地温梯度影响会使得原始围岩温度升高,从而引起掘进面的风流温度升高,导致工作环境恶化。在高温下工作不仅损害工人的身体健康,还会极大降低工作效率,同时大幅提升了各种事故的发生率。
直径超过10米的大直径深立井,由于其井底工作面积较浅部小型井筒大幅增加,传统掘进通风时风流不能在工作面空间内充分对流扩散,无法有效改善掘进面工作环境,且常规通风除尘功能也受到制约。目前还没有合适的送风方法可以改善深立井热环境,制约了深部大型矿山的建设。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深部立井掘进面高温热环境问题,提供一种方案简单、效果明显,可实现不同高度和不同角度条件下的大直径深立井掘进面侧送风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大直径深立井掘进面侧送风方法,在立井中的多层吊盘一侧设置穿过多层吊盘的送风筒,送风筒包括顺序连接主送风筒、竖向柔性风筒、竖向柔性风筒孔,在多层吊盘的末层吊盘底部靠近主送风筒孔处设置三个诱导风口管,通过支架将三个诱导风口管固定在末层吊盘底部;用三段相同长度的横向柔性风筒沿水平方向分别与三个诱导风口管并联,三个诱导风口管分别与四通的三个支路风口管相连接;四通的主进风口采用竖向柔性风筒沿竖向柔性风筒孔连接至主送风筒,实现深立井掘进面侧向送风。
所述的三个诱导风口管为可拆卸且可调节角度,能实现不同水平及竖直方向送风。
所述的支架为可拆卸且可竖向移动,能实现不同高度送风。
所述的竖向柔性风筒用法兰盘与主送风筒相连接,方便多层吊盘移动时的拆卸及组装。
所述三段相同长度的横向柔性风筒分别采用法兰盘与诱导风口管及四通支路风口管连接,且三段柔性风筒长度相等。
根据实际需求可调整四通支路风口管和诱导风口管的个数。
有益效果:本发明尤其适合于直径超过10米的大直径深立井掘进面通风,避免传统送风时主送风口与掘进面距离较远引起的新鲜风流不容易到达掘进面的现象;通过在末层吊盘安装出风口管可以实现将新鲜风流直接送达掘进面工作区,明显改善掘进面工作环境,达到通风降温的目的。物理及数值实验结果均验证侧向送风可以明显改善大直径深立井高温掘进面的热环境,且掘进面风流空气龄降低,新鲜度及清洁度大幅增加。本方法简单易行,立井掘进面热环境改善效果显著,在本技术领域内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送风方法示意图。
图2是柔性风筒与四通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主送风筒,2-竖向柔性风筒,3-竖向柔性风筒孔,4-主送风筒孔,5-末层吊盘,6-横向柔性风筒,7-支架,8,9,10-诱导风口管,11-四通,12,13,14-四通支路风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95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