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49314.8 | 申请日: | 2014-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8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徐子福;王岑;韩松;汪芳;张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安普瑞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7;C23C16/44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 地址: | 210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能量密度高、环保的新型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超级笔记本电脑的蓬勃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也迅猛增长。与此同时这些设备对于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高温性能,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电池的充电电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的金属氧化物在高电压下有非常强的氧化性和反应活性,因此容易与电解液发生氧化反应,导致电解液被分解,此外,随着锂离子电池的高电压化,正极材料的氧化性和反应活性也相应的加强,使得电解液在正极的氧化分解反应加剧。可见,在高温、高电压下电解液在正极上的氧化分解加剧,并且负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膜SEI也会加速分解,从而导致电池在高温条件下的存储性能和循环性能也急剧下降,并且安全性能也迅速降低。
因此,为了提高电池在高电压情况下的存储和循环性能,增加电池在高电压下的安全性能,抑制电解液和正极材料之间的氧化反应是解决锂离子电池高温条件下存储,循环以及安全性能恶化的关键。在锂离子电池中,常采用非水有机溶剂碳酸亚乙酯VC,1,3-丙磺酸内酯PS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来改善高温存储和循环性能。当电压小于4.3V时,碳酸亚乙酯V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的确能有效改善循环性能,但是当电压高于4.3V时,电池的安全性能以及高温条件下循环性能明显降低。
专利文献CN102244231A提到通过原子层沉积法ALD方式在正极活性材料或正极片镀一层纳米保护层的方法,从而达到在高电压下减少正极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反应,抑制金属向电解液里面的溶解,但仍然存在一些缺点:
(1)反应温度高,例如:包覆Al2O3,TiO2,MgO,ZnO,SiO2,C等物质的温度超过200℃,在如此高的温度下,正极片所用的粘接剂聚偏氟乙烯PVDF会熔解并且晶型结构会破坏,从而失去了粘接力。这样做出来的电池不但存储性能差,而且循环性能会急剧恶化;
(2)沉积速率低,在250-400℃时沉积速率大约在0.01-0.03nm/周期;
(3)反应时间长,由于传统原子层沉积法需要两步清除反应前驱体的步骤,使得整体的反应时间较长,沉积效率降低。
专利文献CN103199299A提到通过在负极活性物质上涂上一层保护层的方法,以达到提高电池性能的目的。此方法能够抑制在高温下负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的分解,在充电电压小于或等于4.2V时,有一定改善效果。但是此方法无法避免正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的反应以及金属在电解液里面的溶解,对正极起不到保护的作用,在更高的充电电压下>4.2V,电池的高温存储性能和高温循环性能很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温循环性能和高温存储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如下: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一密封包装件及设置于密封包装件内的电极组和电解液,所述电极组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及设置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纳米保护层,所述纳米保护层设置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片表面、负极片表面和隔离膜表面,所述纳米保护层的厚度为0.2-10nm。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保护层选自Al2O3、TiO2、TiN、ZnO、MgO、SnO2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安普瑞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安普瑞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93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