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槽出水管防堵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9059.7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8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清欢 |
主分类号: | E03C1/122 | 分类号: | E03C1/122;E03C1/2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槽 出水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卫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槽的出水机构。
背景技术
家用厨卫水槽有洗手槽、洗菜槽、洗衣槽等,这种水槽容易出现堵塞,处理起来非常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设计了多种方法,如公开号为CN10246555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止下水管道堵塞的装置。设置在水槽和下水管之间,包括集水箱和与集水箱连通的虹吸管,集水箱的进水口和水槽的出水口连通,虹吸管的出水口和下水管的进水口连通。本发明一是通过高流速大流量防止下水管道堵塞;二是集水箱体内提前收集油污,防止在下水管内形成堵塞。该技术方案的集水箱体积很大,在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很不利于家庭安装和使用,而且,本发明在使用中,很多毛发、纤维都较轻物体还是很容易进入下水管道中。如公开号为CN20181786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堵下水管,包括管体,还包括过滤网、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连接于管体上的支管,所述过滤网设置于管体内,所述过滤网的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在靠近过滤网的前面的管体的外壁上设置一个孔,所述孔用橡胶塞堵住,所述支管的一端位于第一阀门的前端,另一端位于第二阀门的后端,所述支管与管体的两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该技术方案在清理杂物时较为麻烦,不能对过滤网进行彻底的清理,而且在清理杂物时,其支管容易进入杂质等问题。在现有技术中,还有很多下水管的防堵塞机构,但其都有清理杂质麻烦,清理不彻底等问题,而且往往还会在清理堵塞的杂物时,有较大量的污水流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防堵塞不彻底,清理杂质麻烦,清理不彻底,清理堵塞的杂物时,有较大量的污水流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全面防止堵塞,清理过程方便、清理杂物彻底,进行清理杂物的操作中能够防止污水流出的槽出水管防堵机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水槽出水管防堵机构,包括出水管体,该出水管体由与水槽相连的硬质管和下水管相连的柔质管构成,所述的硬管上设有一个过滤腔,该过滤腔内设有一个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为可插拔式结构,过滤网的上端与一个插拔柄转动连接,插拔柄与所述的过滤腔通过螺纹连接,插拔柄的柄轴上设有一个齿轮,所述的过滤腔上设有一个阀门,该阀门处于过滤网的上游一侧,该阀门的阀杆上设有一个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与所述的插拔柄的柄轴上设有的齿轮相啮合。本技术方案中的硬质管于水槽出水口相连,柔质管与下水管相连,使得其连接更为方便,位置要求较低,适应性更强。过滤网可以将水槽内流出的较大杂物截住,使其不会出入到公共下水管道中,以防其堵塞,但过滤网在使用较长时间后,会出现堵塞,本发明在过滤网出现堵塞后,可以人工转动插拔柄,使得插拔柄与过滤腔多间的螺纹连接机构脱开,在转动插拔柄的过程中,插拔柄上的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阀杆转动,阀门关闭。此时,可以向上拔出过滤网,进行清洗,由于此时的阀门已经关闭,留在管道内的水不会从过滤网的插拔口流出。因此,本发明可以很多的解决下水管道的堵塞问题,同时,在过滤网出现堵塞时,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清理,且在清理过程中不会出现大量污水外泄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滤腔上部设有一个柱形监测管,其处于阀门的上游一侧,监测管与过滤腔之间设有一个连通孔,监测管内设有一个与之适配的浮球,监测管的上端设有出气孔。浮球在监测管内可以自由浮动,但其与监测管之间具有低压密封能力,在常压状态小,水不能从浮球与监测管之间通过。当过滤网出现堵塞后,水槽放水时,由于过滤网处出水不畅,水流会从连通孔进入到监测管内,使得浮球上升,其上升的高度与过滤网的通水能力有关,通水能力越差,浮球上升越多,当过滤网完全被堵塞时,浮球会直接升到顶,并不会下降。使用者可以根据浮球的上升高度判断过滤网所截留的杂物的多少,并根据该判断进行对过滤网的取出清理。
作为优选,所述的出气孔的截面积大于连通孔的截面积。这种设计可以减少浮球上升所需的压力,并减小浮球下降的速度,使得使用都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浮球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清欢,未经王清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90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声源检测系统和声源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蛭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