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济且清洁简便的从高价钴氧化物浸出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8448.8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2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蒋开喜;王海北;张邦胜;闫丽;蒋训雄;林江顺;王政;章俊;刘贵清;姚现召;赵春玲;袁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22B3/08 | 分类号: | C22B3/08;C22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蓝智辉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5 | 代理人: | 陈红;张云祥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经济 清洁 简便 高价 氧化物 浸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钴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济且清洁简便的从高价钴氧化物浸出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价钴氧化物,例如CoSO4液净化时所得到的含钴的锰渣、NiSO4液净化所得到的氯化钴渣、钴土矿等。这些原料浸出时,需加还原剂进行浸出。工业上使用的浸出剂有盐酸,SO2等。
用盐酸浸出Co(OH)3时,盐酸浸出钴渣过程中产生少量Cl2,因而要注意Cl2污染车间空气,目前工业应用较少。
SO2还原浸出需将矿磨细到-100目,控制浸出温度为80~90℃,液固比约4.5:l,加硫酸至溶液pH=2左右,随后通SO2进行浸出,其浸出时间为5小时左右,SO2的消耗为理论量的2倍左右,工业应用较为普遍,浸出渣含Co0.02%左右。目前也有用亚硫酸钠和焦亚硫酸钠代替浸出的,但其实质都是分子中的SO2在起作用。
但SO2还原浸出需要将液体SO2气化后,用防腐气体管通入浸出槽底,操作困难、设备复杂易蚀;同时浸出液中饱和SO2气体过量外溢,对工厂及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以处理10%左右钴品位的1吨刚果钴土矿为例,消耗约0.5吨SO2,工业级SO2价格约2000元/吨,加上人工设备消耗给钴冶炼成本增加了约1000元/吨矿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采用一种国内外尚未使用过的碳质类的无环境污染浸钴剂,其价格低廉、用料节省且普遍存在,在同等浸出条件下,只需简单投入少量入浸出槽即可将高价钴氧化物浸出至渣含钴0.02%左右,钴提取率可达98%以上。在浸出过程中无SO2和Cl2等对环境有害的气体产生,并且简化了工艺过程,省去了防腐通气管道等设备,有效减少厂房车间设备的腐蚀和维护,是一种经济且简便清洁的从高价钴氧化物浸出钴的方法。具体的 操作步骤如下:
(1)将高价钴氧化物制浆,加入硫酸进行加热浸出;
(2)浸出一段时间后,加入碳单质浸钴剂继续浸出;
(3)浸出结束后,矿浆经过滤分离得到浸出液和浸出渣;
(4)浸出液通过后续工艺得到钴产品。
本发明的一种经济且清洁简便的从高价钴氧化物浸出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氧化钴矿包括铜钴矿、钴土矿、钴渣、海底含钴矿物等。
本发明的一种经济且清洁简便的从高价钴氧化物浸出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制浆后矿浆中氧化钴矿的质量浓度为20%~50%。
本发明的一种经济且清洁简便的从高价钴氧化物浸出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加入硫酸为工业浓硫酸,且加入量为150~500kg/t干基矿。
本发明的一种经济且清洁简便的从高价钴氧化物浸出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加热浸出过程的温度为60~95℃,时间为0.5~1h。
本发明的一种经济且清洁简便的从高价钴氧化物浸出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碳单质浸钴剂为选自活性炭、焦炭、煤、木屑、石墨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一种经济且清洁简便的从高价钴氧化物浸出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浸钴剂总加入量为50~300kg/t干基矿。
本发明的一种经济且清洁简便的从高价钴氧化物浸出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继续浸出过程的温度为60~95℃,继续浸出时间为1~8h。
本发明提出一种经济且清洁简便的从高价钴氧化物浸出钴的方法,其优势在于:
(1)采用碳单质类浸钴剂代替工业上用的SO2。
(2)简化高价氧化钴矿的浸出流程,降低浸出车间的生产能耗、浸出成本、设备投资及维护成本,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原料为钴土矿,配制成30%浓度的矿浆,加硫酸量为100kg/t干基矿,加热到90℃,浸出时间为5h,铜浸出率达到80%。数据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未经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84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混合动力输出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