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整合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48186.5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4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顾中权;陶志华;方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宁国市晨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4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合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可同时进行多道工序的整合模具。
背景技术
通常指各种拉制金属线的模具,还有拉光纤的拉丝模。所有拉丝模的中心都有个一定形状的孔,圆、方、八角或其它特殊形状。金属被拉着穿过模孔时尺寸变小,甚至形状都发生变化。在天工开物那本明代的书籍中我们能见到针的制作工艺,其中就有拉丝模的采用。拉丝模用途广泛,如电子器件、雷达、电视、仪表及航天等所用的高精度丝材以及常用的钨丝、钼丝、不锈钢丝、电线电缆丝和各种合金丝都是用金刚石拉丝模拉制出来的,金刚石拉丝模由于采用天然金刚石作原料,从而具有极强的耐磨性,使用寿命极高。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184421U)中公布了一种对工件进行落料、拉伸的模具;其包括上模座及与所述上模座对应设置的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下端面设有上垫板,所述下模座上端面设有下垫板,还包括设置于上垫板下端面的上模,所述上模内设有脱料组件,下垫板上设置有下模,该下模内设有退料组件及拉伸模。
上述的一种拉伸模,其可以对工件进行落料,还可以对工件进行拉伸处理,但是材料的拉伸不仅仅是一个工序,有些材料需要进行多个工序的拉伸,不同的拉伸工序所需要的拉伸膜虽然近似,但是其采用的模具材料不同,因此设计一款能够同时对多个工序进行加工的整合模具是目前模具市场上的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整合模具,具有。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整合模具,包括上托板及与所述上托板对应设置的下托板,所述上托板下端面设有上垫脚,所述下托板下端面设有下垫脚,所述上托板与下托板之间设有若干拉伸模,所述拉伸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座、脱料组件和退料组件。通过将多个拉伸模设置于同一模具上,实现了在同一模具上进行多个工序的操作,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所述脱料组件包括上击出板、优力胶、螺栓、内脱板和拉伸凹模,所述上击出板的下端面通过螺栓与内脱板固连,所述螺栓贯穿于上模座与内脱板之间,所述内脱板镶嵌于拉伸凹模内,所述上击出板的上端面连接有优力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所述退料组件包括下击出板、下顶杆、下夹板、拉伸凸模和脱料板,所述下击出板的上端面通过下顶杆与拉伸凸模固连,所述拉伸凸模镶嵌于下夹板内,所述下顶杆贯穿于下模座与下夹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所述多个拉伸模为互相近似的拉伸膜,且相互配合完成产品的多道拉伸工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整合多个近似的拉伸模,使整套模具可以同时完成多道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中:1、上拖板;2、上垫脚;3、上击出板;4、上模座;5、螺栓;6、拉伸凹模;7、内脱板;8、拉伸凸模;9、下模座;10、优力胶;11、脱料板;12、下夹板;13、下顶杆;14、下击出板;15、下垫脚;16、下托板;17、拉伸膜;18、脱料组件;19、退料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整合模具,其包括上托板1及与所述上托板1对应设置的下托板16,上托板1下端面设有上垫脚2,下托板16下端面设有下垫脚,上托板1与下托板16之间设有若干拉伸模17,拉伸模17包括上模座4、下模座9、脱料组件18和退料组件19;脱料组件包括上击出板3、优力胶10、螺栓5、内脱板7和拉伸凹模6,上击出板3的下端面通过螺栓5与内脱板7固连,螺栓5贯穿于上模座4与内脱板7之间,内脱板7镶嵌于拉伸凹模6内,上击出板的上端面连接有优力胶10;所述退料组件19包括下击出板3、下顶杆13、下夹板12、拉伸凸模8和脱料板11,下击出板3的上端面通过下顶杆13与拉伸凸模8固连,拉伸凸模8镶嵌于下夹板12内,下顶杆13贯穿于下模座9与下夹板12;多个拉伸模17为互相近似的拉伸膜,且相互配合完成产品的多道拉伸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宁国市晨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宁国市晨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81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4个水管接头的混水阀
- 下一篇:油压拔楦机上的双向拉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