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柱的加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8184.6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0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康学军;王羽;顾忠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5/00 | 分类号: | B01D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纳米 纤维 萃取 加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压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柱的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生物样品进行分析检测时,样品成分十分复杂, 干扰物质多, 且待测物浓度一般都很低, 因此, 样本前处理始终是最为复杂、繁琐却又最为关键的一步。固相萃取是基于液相色谱分离原理的一种快速有效的分离方法。将试样溶液通过预先填充固定相的柱子,被分离组分通过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等形式被保留,然后用适当的溶剂洗脱,以达到分离、富集和精华的目的。本研究人员率先用电纺纳米纤维开展分析样品前处理研究,以纳米纤维为吸附剂装填固相萃取柱。由于电纺纳米纤维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与目标分子相互作用的位点明显增加,吸附和脱附速度快,与现有萃取填料相比,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技术提取富集效率显著提高,样品用量和洗脱剂的用量都大大减少,但如果样品中含有粘多糖、蛋白质等粘性物质,就会增加过柱压力,延长过柱时间,单纯用手工操作费时费力还可能达不到加压的效果,本装置由此而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柱的加压装置,该加压装置解决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柱过柱过程中,压力过大时可能出现的手工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柱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压装置包括呈管状的壳体、底盖、弹片和加压柱,壳体上设有与壳体的轴线相平行的空槽,底盖上设有通孔,且底盖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底端;弹片固定连接在壳体上;加压柱的外表面设有相互平行的卡槽,加压柱位于壳体中,加压柱的卡槽与弹片的底端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的用于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柱的加压装置,还包括卡件,卡件位于壳体中,卡件6的一侧穿出壳体1的空槽,且卡件的上端与加压柱的卡槽相配合,卡件的下端与固相萃取柱的推杆顶部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的底盖的内壁面上设有内螺纹,壳体的底端壁面设有外螺纹,底盖的内螺纹和壳体的外螺纹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的弹片的中部和上部位于壳体外侧,且弹片的上部位于壳体上方,弹片的中部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在壳体的外壁面上。
进一步,弹片的下部穿过壳体的空槽,弹片的下部向壳体的轴线倾斜。
进一步,所述的加压柱的顶端的直径大于壳体内腔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的加压柱的卡槽与加压柱的轴线相垂直,且相邻两个卡槽之间的距离为3至7毫米。
进一步,所述的弹片的顶端设有悬挂孔。
进一步,所述的弹性连接件包括螺钉和弹簧,弹簧套装在螺钉的根部上,螺钉的底端嵌至在壳体中。
进一步,所述的壳体的外表面设有相互平行的凸棱。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过柱速度可控。过柱速度对固相萃取的提取效率影响很大,过柱速度较快时,目标物不易吸附,较慢时,浪费时间且费力。本发明的加压装置在加压柱表面设置一定数量的卡槽,在加压柱下压时,加压柱某一卡槽卡住固定的弹片,起到加压柱定位作用,进而控制柱子内的压力,从而控制过柱速度。弹片与加压柱不同位置的卡槽相配合时,加压柱对固相萃取柱施加的压力大小不同,从而控制过柱速度的大小。
2.压力过大时,能够容易的施加压力。针对粘稠样品时,比如唾液样品,0.5mL的唾液样品过柱过程往往需要10分钟-30分钟。现有技术通常是用手压着固相萃取柱,直至样品过完,非常费时费力。本发明的加压装置通过弹片阻止加压柱回弹的方式,在等待过柱的过程中不需要人为施加压力,利用弹片上的悬挂孔悬挂在一旁等待即可。
3. 手动操作方便,无需提供动力,适合各种场合使用。现有技术如专利号为CN 200910033559 的基于纳米纤维吸附的阵列固相萃取装置,在进行数量较少的样品检测时(1个或者2个),用这种阵列不方便。本发明的加压装置手动操作方便,无需提供动力,适合各种场合使用。现有的固相萃取柱的使用通常都需要抽气泵等装置,以抽吸或加压方式操作,需要外部能源供给动力。本发明的加压装置结构更简便,操作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加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有:壳体1、底盖2、弹片3、加压柱4、悬挂孔5、卡件6、卡槽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81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