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T形加劲肋的方钢管废弃混凝土芯螺旋箍加劲组合柱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46853.6 | 申请日: | 2014-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7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曹万林;牛海成;董宏英;武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纪佳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劲 钢管 废弃 混凝土 螺旋 组合 | ||
1.带T形加劲肋的方钢管废弃混凝土芯螺旋箍加劲组合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方钢管(1)、T形加劲肋(2)、螺旋箍(3)、纵筋(4)、废弃混凝土芯(5)和自密实混凝土(6);方钢管(1)的内壁设置有T形加劲肋(2),方钢管(1)的中心设置有废弃混凝土芯(5);螺旋箍(3)与纵筋(4)绑扎成钢筋笼,设置在废弃混凝土芯(5)外围;方钢管(1)和废弃混凝土芯(5)之间填充有自密实混凝土(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T形加劲肋的方钢管废弃混凝土芯螺旋箍加劲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钢管(1)为轧制钢管或采用四块钢板、双槽钢、双C形钢焊接而成,横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T形加劲肋的方钢管废弃混凝土芯螺旋箍加劲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形加劲肋(2)为T型钢或由两块钢板焊接而成,在腹板上均匀等间距开设孔洞,孔洞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带圆角的矩形或带圆角的方形,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相邻孔洞间距为100mm-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T形加劲肋的方钢管废弃混凝土芯螺旋箍加劲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形加劲肋(2)在方钢管(1)的每个内侧壁上的数量不少于2个,且均匀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T形加劲肋的方钢管废弃混凝土芯螺旋箍加劲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箍(3)采用光面钢筋或带肋热轧钢筋弯曲而成,间距d为40mm-80mm,其强度等级为HPB300级,HRB335级,HRB400级或HRB500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T形加劲肋的方钢管废弃混凝土芯螺旋箍加劲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筋(4)采用带肋热轧钢筋,其强度等级为HRB335级,HRB400级或HRB500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T形加劲肋的方钢管废弃混凝土芯螺旋箍加劲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弃混凝土芯(5)为从废旧建筑物上拆除下来的圆柱或方柱,其截面长宽尺寸与组合柱截面长宽尺寸的比值为0.4-0.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T形加劲肋的方钢管废弃混凝土芯螺旋箍加劲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弃混凝土芯(5)为一整根柱或者由2根截面相近的短柱拼接而成,将外围混凝土保护层打磨掉,使内部钢筋裸露出来;2根截面相近的短柱在拼接时,需将其连接处端部钢筋凿出,采用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或机械连接,并在连接处浇筑混凝土养护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T形加劲肋的方钢管废弃混凝土芯螺旋箍加劲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密实混凝土(6)中加入少量的微膨胀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T形加劲肋的方钢管废弃混凝土芯螺旋箍加劲组合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结构和废弃混凝土加工、定位安装及浇筑混凝土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1)在工厂加工方钢管(1)、T形加劲肋(2)和螺旋箍(3),将T形加劲肋(2)与方钢管(1)焊接,螺旋箍(3)与纵筋(4)绑扎形成钢筋笼;
2)加工废弃混凝土芯(5);
3)钢结构和废弃混凝土加工完成后,运至施工现场,将方钢管(1)和钢筋笼定位安装;将废弃混凝土芯(5)置于钢筋笼内;浇筑自密实混凝土(6),养护成型后形成带T形加劲肋的方钢管废弃混凝土芯螺旋箍加劲组合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685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