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网络回传式无线终端接入点的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5942.9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0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容荣;梁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程;向群 |
地址: | 5103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网络 回传式 无线 终端 接入 速率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网络回传式无线终端接入点的速率调整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步骤:获取回传侧移动网络可承载的信道容量C和接入侧当前速率等效信道容量Ceff,以及获取当前时刻tm和前一时刻tm‑1接入侧接入质量度量信息,所述接入质量度量信息至少包括接收信号强度RSS和误包率PER;对比回传侧移动网络可承载的信道容量C和接入侧当前速率等效信道容量Ceff,如果接入侧当前速率等效信道容量Ceff大于或等于回传侧移动网络可承载的信道容量C,则将接入侧的接入速率调低。调整接入侧接入速率时,考虑回传侧移动网络的信道容量,使接入侧速率和回传侧速率匹配,避免接入侧速率过大而导致的丢包情况,使通信质量得到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回传侧为移动网络的无线终端接入点的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网络包括2G、3G以及4G等各种通信制式提供的网络服务。近年来,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发展十分迅速。随着LTE技术的成熟以及4G牌照的颁发,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LTE用户终端产品,其中包括LTE智能手机、LTE路由器、USB上网卡、支持LTE的平板电脑、笔记本、Femtocell(飞蜂窝)、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数据卡。虽然LTE终端种类繁多,但最常见的还是接入侧采用WiFi接入,回传侧采用LTE技术的LTE无线终端接入点,这类LTE无线终端接入点弥补了目前大多数智能手机还没有支持LTE制式、以及WiFi在热点以外没有信号不能接入导致不能用于公交车等移动的场景的缺陷,为用户在移动的情况下提供了高速接入网络的解决方案。所以采用WiFi接入,且同时采用LTE进行数据回传的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并逐渐成为一种LTE网络应用的主要组网方式之一。
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路由器的通信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和用户之间的通信,叫做接入侧,另一个方面是WLAN和后端的运营商网络或者互联网设备等的通信,这一侧叫做回传侧。传统的WLAN网络采用有线回传,回传能力大于接入能力,因此在接入侧进行速率控制的时候,仅需要考虑接入侧信道状况,包括从RSS(Received Signal Strength:信号强度)、PER(Packet Error Rate:误包率)、SNR(Signalto Noise Ratio:信噪比)等方面去考虑。而在当前出现的WiFi接入,LTE回传的组网方式中,由于回传侧采用的是无线通信技术,且由于无线通信信道状况容易受环境影响,可以承载的通信速率并非一成不变,容易成为整条通信链路的速率瓶颈。如果wifi接入速率超过LTE的回传信道的承载能力,就会造成丢包,导致接收方无法正确对数据包解码最终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线回传信道容量受限且传统WLAN网络仅考虑接入侧通信质量的变化进行速率调整导致容易造成丢包问题,提供一种把回传侧信道状况作为接入速率调整的因素的无线终端接入点的速率控制方法。
一种移动网络回传式无线终端接入点的速率调整方法,包括步骤:获取回传侧移动网络可承载的信道容量C和接入侧当前速率等效信道容量Ceff,以及获取当前时刻tm和前一时刻tm-1接入侧接入质量度量信息,所述接入质量度量信息至少包括接收信号强度RSS和误包率PER;对比接入侧当前速率等效信道容量Ceff和回传侧移动网络信道容量调整值,如果接入侧当前速率等效信道容量Ceff大于或等于回传侧移动网络信道容量调整值,则将接入侧的接入速率调低;其中,所述回传侧移动网络信道容量调整值为回传侧移动网络可承载的信道容量C与阈值的和,所述阈值为非负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59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