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脲铵复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45277.3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3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胡波;尹斌;张汉卿;田玉华;白晔;李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昌化工(涟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223400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氮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用肥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脲铵复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氮肥施用量在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农业氮肥年需求量5200万吨,随着施氮量增加,作物吸收肥料中氮减少,氮肥利用率下降,氮的残留和损失增加。作物吸收氮源有两个途径,一是作物从肥料中吸收氮;二是从土壤中吸收氮,我国氮肥利用率一般在30-40%,氮肥的残留量和损量失在60-70%。氮肥施入田地后,在田面水中很快形成高浓度的铵态氮NH4+-N,在高温和高PH值条件下,非常容易以NH3的形式溢出土-水表面,挥发至空气中。氨挥发损失率可达40%,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土壤酸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同时挥发至空气中的氨气是大气中气溶胶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危害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氮肥氨挥发量高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减少氨挥发量的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脲铵复合氮肥,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在本发明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润滑油、微晶蜡、十八胺、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中,所述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5%~65%。
在本发明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中,所述脲铵复合氮肥的粒径为2.5mm~4.75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预定的配方比例称取尿素、硫酸铵、膨润土、沸石粉和表面活性剂,破碎并混合均匀后送入转鼓造粒机中;
(b)将液氨和稀硫酸通入管式反应器内进行氨酸反应;
(c)将步骤(b)液氨和稀硫酸经管式反应器反应后,喷涂在步骤(a)中的转鼓造粒机内,利用液氨与稀硫酸的化学反应热加热,并加入适量蒸汽进行增湿,使造粒机内的造粒温度在50℃~70℃之间进行造粒;
(d)将造粒后的颗粒进行烘干、冷却、筛分、包膜得到粒径为2.5mm~4.75mm的脲铵复合氮肥。
在本发明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造粒机内的PH值控制在6.0~6.2之间。
在本发明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步骤(d)中,所述的烘干是在烘干机内进行的,所述烘干机的进口温度为130℃~140℃,出口温度为60℃~70℃。
在本发明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润滑油、微晶蜡、十八胺、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5%~65%。
在本发明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脲铵复合氮肥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
实施本发明的脲铵复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氮肥中加入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膨润土和沸石粉,并控制氮肥中尿素和硫酸铵的含量,使其在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氨的挥发量,提高了氮肥的利用效率,并降低了氮肥肥效的流失,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造粒采用氨酸法转鼓造粒工艺,利用硫酸和液氨之间的化学反应来提高造粒温度,改善物料特性,使之达到最佳的造粒工艺,物料返料比降低,提高装置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三种不同氮肥基肥期氨挥发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图2是本发明三种不同氮肥分蘖期氨挥发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图3是本发明三种不同氮肥孕穗期氨挥发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图4是本发明三种不同氮肥施用后在不同时期氨挥发总量柱状图;
图5是本发明三种不同氮肥施用后在整个作物生长期氨挥发总量柱状图;
图6是本发明三种不同氮肥施用后在整个作物生长期田面水铵态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图7是本发明三种不同氮肥施用后在整个作物生长期田面水总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昌化工(涟水)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昌化工(涟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52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甘露糖多肽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