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瓜顶孢霉及其产蒽醌类物质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44833.5 | 申请日: | 2014-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7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双林;黄珍;闫淑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1/02;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瓜顶孢霉 及其 产蒽醌类 物质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资源利用领域,涉及到微生物医药产业中蒽醌类天然活性产物生产微生物菌株的培养和发酵,具体就是一株瓜顶孢霉及其所产蒽醌类化合物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
背景技术
醌类化合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类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类结构的化合物的总称。按照芳环的数目、骈合情况分为四类:苯醌、菲醌、萘醌和蒽醌。蒽醌是醌类化合物中最重要的一类物质,具有止泻、抗菌、利尿、止血、抗癌和抗病毒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目前已发现的蒽醌化合物近200种,主要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其他则主要存在于真菌及地衣中,在动物及细菌中也偶有发现,在真菌、地衣和动物中存在的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还常常比较特殊。竹黄中的羟基蒽醌是一种天然色素,由沈云修等(2002)首次分离获得。之后,国外仍无对竹黄蒽醌的研究,国内的研究也较少,主要是对其分离纯化及结构进行了研究。楼志华等(2006)利用化学试剂显色反应、紫外光谱和液质联用等手段初步确定一株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 P.Hennigs)LBR-SB6发酵天然色素为蒽醌类化合物,发酵配方为2%木糖、0.2%NaNO3、0.1%K2HPO4、0.05%MgSO4·7H2O、0.05%KCl、0.001%FeSO4·7H2O。张梁等(2006)确定竹黄中的蒽醌化合物为1,5-二羟基-3-甲氧基-7-甲基蒽醌。同年,江南大学对竹黄菌发酵制备天然蒽醌类色素的方法申请了专利,专利中使用的菌株为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 P.Hennigs LBR-SB6,所使用的摇瓶发酵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5~35g/L,马铃薯100~250g/L;摇瓶培养的培养条件是:培养温度24~30℃,转速120~160r/min,培养时间120~140h;装液量为:摇瓶培养基和三角瓶容积之比为3:10,所得产物是天然蒽醌类色素中的1,5-二羟基-3-甲氧基-7-甲基蒽醌,为棕红色固体粉末。Cai等(2008)首次从竹黄的深层发酵液中分离到了一种抗癌抗菌素,经分析证明是蒽醌物质。
目前已经公开的产蒽醌物质的微生物菌株有:(1)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 P.Hennigs)LBR-SB6(专利CN100509963C),其摇瓶发酵使用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35g/L,马铃薯100~250g/L;摇瓶培养的培养条件是:培养温度24~30℃,转速120~160r/min,培养时间120~140h;装液量为:摇瓶培养基和三角瓶容积之比为3:10。所得产物是天然蒽醌类色素中的1,5-二羟基-3-甲氧基-7-甲基蒽醌,为棕红色固体粉末。(2)野生叶点霉菌(专利CN102994581A),其发酵使用的培养基为PDA液体培养基。(3)青霉菌SHK1-27(任虹,顾谦群,崔承彬,海洋来源常现青霉菌SHKl-27生产的蒽醌衍生物及其抗肿瘤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7),发酵配方为:2%的甘露醇、1%的葡萄糖、2%的麦芽糖、1%的谷氨酸钠、0.1%的玉米糖浆、0.05%的磷酸二氢钾、0.003%的七水硫酸镁、0.3%的酵母膏,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20r/min,培养周期为9d。(4)红树植物内生真菌(陈乙铨,林军,舒永志等,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来源的蒽醌类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3)。(5)尖孢镰刀菌(崔堂兵,刘清香,尖孢镰刀菌生产蒽醌色素的液体发酵条件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斜面培养及平板培养均采用PDA培养基。种子培养基(g/L):马铃薯200,葡萄糖20,pH自然。发酵基础培养基(g/L):马铃薯200,葡萄糖20。培养条件为:30℃、200r/min的条件下,发酵培养6d。
目前已经公开的产蒽醌物质的植物有:掌叶大黄(杨世海,刘晓峰,果德安等,不同培养基对掌叶大黄毛状根克隆系质量的影响[J],中草药,2006),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均为1/2的无激素WP、N6、MS、B54种培养基,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5℃,转速为100r/min,培养周期为40d。红大戟(赵峰,王素娟,吴秀丽等,红大戟中的蒽醌类化学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2011)。苍耳子(王虹,何桂霞,姚颖,苍耳子中总蒽醌的含量测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48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溶藻弧菌噬菌体及其在海参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 下一篇:红外测距仪微调底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