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级结构的氧化铜纳米片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3837.1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0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殷竟洲;张宇;李荣清;张维光;仲慧;蒋正静;盛振环;毛广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G3/02 | 分类号: | C01G3/02;B82Y40/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23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级 结构 氧化铜 纳米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级结构的氧化铜纳米片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分级结构指的是对于纳米材料而言,虽然整个尺寸不在纳米尺度的范畴(1-100nm),但是,它是由一些纳米结构(如纳米粒子,纳米棒或纳米线)的组装而成的,这些组装单元的尺度都在纳米尺寸。将这些纳米颗粒组成特殊的结构的过程就叫做组装。氧化铜纳米片就是在纳米尺度的氧化铜颗粒。
具有分级结构的纳米材料,由于它们的结构复杂,并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在催化、环境改善、生物传感器等众多科学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
纳米氧化铜由于具有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使其在电、磁、催化等领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因此近年来,有关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氧化铜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应用于化学工业,如催化氧化一氧化碳、乙醇、乙酸乙酯等物质,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氧化铜纳米粒子也可以用于传感器、抑菌材料等领域。合成氧化铜纳米粒子的主要方法有:室温固相法,低温固相配位化学反应法,溶胶-凝胶法,醇热法,快速液相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等。要得到分级结构的氧化铜纳米粒子,一般都需要引入表面活性剂,而且需要高温处理。而在室温下,得到分级结构的纳米粒子比较困难。
室温下,无模板剂和表面活性剂条件下合成。能耗低,反应条件简单易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级氧化铜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分级结构的氧化铜纳米片的合成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将二水合氯化铜,加入到四丁基氢氧化铵中,二水合氯化铜和四丁基氢氧化铵的摩尔比是1:1-15。搅拌均匀,然后在室温下,密闭放置20-30小时;
(2)然后进行离心分离,液相回收,固相用蒸馏水洗涤三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三次;
(3)最后放在烘箱中,在45-55℃下,烘干,即得分级结构的氧化铜纳米片。
步骤(1)中,四丁基氢氧化铵的质量浓度为10%。
步骤(1)中,二水合氯化铜和四丁基氢氧化铵的摩尔比优选是1:10。
步骤(1)中,优选密闭放置24小时。
步骤(3)中,优选在50℃下,烘干。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分级结构的氧化铜纳米片的合成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并且不使用模板剂和表面活性剂和能耗低的优点。本发明制备的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催化,传感和抑菌材料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3制备的氧化铜纳米片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是实施例3制备的氧化铜纳米片的XRD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1)首先将二水合氯化铜,加入到四丁基氢氧化铵中,二水合氯化铜和四丁基氢氧化铵的摩尔比是1:1。搅拌均匀,然后在室温下,密闭放置20小时;
(2)然后进行离心分离,液相回收,固相用蒸馏水洗涤三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三次;
(3)最后放在烘箱中,在45℃下,烘干,即得分级结构的氧化铜纳米片。
步骤(1)中,四丁基氢氧化铵的质量浓度为10%。
实施例2
(1)首先将二水合氯化铜,加入到四丁基氢氧化铵中,二水合氯化铜和四丁基氢氧化铵的摩尔比是1:15。搅拌均匀,然后在室温下,密闭放置30小时;
(2)然后进行离心分离,液相回收,固相用蒸馏水洗涤三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三次;
(3)最后放在烘箱中,在55℃下,烘干,即得分级结构的氧化铜纳米片。
步骤(1)中,四丁基氢氧化铵的质量浓度为10%。
实施例3
(1)首先将二水合氯化铜,加入到四丁基氢氧化铵中,二水合氯化铜和四丁基氢氧化铵的摩尔比是1:10。搅拌均匀,然后在室温下,密闭放置24小时;
(2)然后进行离心分离,液相回收,固相用蒸馏水洗涤三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三次;
(3)最后放在烘箱中,在50℃下,烘干,即得分级结构的氧化铜纳米片。
步骤(1)中,四丁基氢氧化铵的质量浓度为10%。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师范学院,未经淮阴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38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即冷即热饮水机
- 下一篇:一种降低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