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用大红釉料及其制成陶瓷产品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43644.6 | 申请日: | 2014-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2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望城县铜官窑创伟陶艺坊 |
| 主分类号: | C04B41/86 | 分类号: | C04B41/86 |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林毓俊 |
| 地址: | 410203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大红 釉料 及其 制成 陶瓷产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釉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用大红釉料及其制成陶瓷产品方法。
背景技术
红色瓷除了它的光泽颜色俱佳外,更因为它难于烧成而成为瓷中珍品,如均红瓷、祭红瓷、郎红瓷等,其颜色色相与枣红色或棕红色相近,近年来中外陶瓷专家都试图烧制出人们梦寐以求的大红色瓷器。随着陶瓷颜料上技术的突破,包裹型镉硒红色料[Cd(SexS1-x)-ZrSiO4]为陶瓷高温色釉又增添了许多光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用大红釉料及其制成陶瓷产品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陶瓷用大红釉料,包括底釉和面釉,按重量份组成为:
底釉:长石12~18份、鹅羊山石25~35份、潮泥25~35份、草灰12~18份、方解石10~12份、煅烧碳酸钡5~8份、氧化锰粉4~6份、工业铁矿矿渣10~15份、煅烧铁红1~3份、碳酸锰1~3份;
面釉:钠长石60~100份、方解石8~12份、高岭土8~12份、硅酸锆3~5份、煅烧碳酸钡4~6份、包裹型镉硒红10~15份;
所述鹅羊山石成分为:SiO2 92.83%、Al2O3 1.90%、Fe2O3 0.81%、CaO 1.19%、MgO 1.70%、K2O+Na2O 1.29%、灼烧减量IL 0.41%。
所述潮泥成分优选为:SiO2 51.74%、Al2O3 16.34%、Fe2O3 6.98%、CaO 6.23%、MgO 1.43%、K2O+Na2O 3.91%、灼烧减量IL 9.18%。
所述煅烧铁红为铁红经1250℃锻烧后制得。
上述的陶瓷用大红釉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1)底釉的制备,按原料:球石:水=1:1.5~2:0.5~0.8球磨,细度为250目筛筛余小于0.5%;
(2)面釉的制备,按原料:球石:水=1: 1.5~2:0.5~0.8球磨,细度为250目筛筛余小于1%。
作为改进,步骤(2)面釉的制备中还进行磁选机吸铁。
将上述制备的陶瓷用大红釉料制成陶瓷产品的方法,包括:将底釉和面釉在陶瓷坯体上上釉,将上好釉的陶瓷坯体采用氧化焰烧制,按每小时升温95~105℃升到300℃,然后按每小时升温145~155℃升到700℃,最后按每小时升温190~210℃升到1250℃,然后停火降温冷却。
作为改进,先将底釉用腐植酸钠水溶液稀释至50~70波美度,再用清水稀释到为40~45波美度;面釉用水玻璃(硅酸钠的水溶液)稀释到62~65波美度,再用清水稀释到为45~50波美度,然后上釉。
最好采用浸釉法上釉,底釉厚度控制在0.9~1.1mm左右,面釉厚度控制1.5-1.8mm。优选用梭式窑或辊道窑烧成。
本发明的底釉是黑里透红无钴黑色釉,面釉为包裹型镉硒红色料为作色剂的红釉,通过底釉和面釉的成分及烧成工艺的改进,调整了坯和釉的膨胀系数,使釉面产生液相分离制作而成,制成的红釉中有规律的析出均匀黑点,犹如太阳下析出的耀斑,高贵典雅。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用鹅羊山石取自长沙市郊北鹅羊山上,不需要开采,其成分为:SiO2 92.83%、Al2O3 1.90%、Fe2O3 0.81%、CaO 1.19%、MgO 1.70%、K2O/Na2O 1.29%、灼烧减量IL 0.41%;所用洞庭湖潮泥取自洞庭湖湖区,其成分为:SiO2 51.74%、Al2O3 16.34%、Fe2O3 6.98%、CaO 6.23%、MgO 1.43%、K2O/Na2O 3.91%、灼烧减量IL 9.18%;以上为湖南省陶瓷研究检测中心所化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望城县铜官窑创伟陶艺坊,未经望城县铜官窑创伟陶艺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36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