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化学脱碳用预熔渣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43053.9 | 申请日: | 2014-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5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 发明(设计)人: | 贾吉祥;廖相巍;曹东;郭庆涛;朱晓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7/068 | 分类号: | C21C7/068;C21C7/076 |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化学 脱碳 用预熔渣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脱碳所用的预熔渣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超低碳(〔C〕≤30×10-6)冷轧薄板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领域。众所周知,固溶碳严重影响了钢的深冲性能,为了得到表面质量和加工性能良好的冷轧薄板钢,必须降低钢中固溶碳的含量。
传统的脱碳方法是将氧供入熔池,将铁碳熔体中的碳氧化。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O气体以气泡形式从熔池中排出。
脱碳结束后,钢液中留存有过量的氧,因此还需加入大量的脱氧剂对钢液进行脱氧处理。从而带来一系列不利的影响,例如使用脱氧剂会增加冶炼成本,再者脱氧产物会造成连铸水口堵塞,脱氧产物还会造成冷轧薄板表面质量问题等等,所以对钢质纯净化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继续寻找其他洁净、无污染、低成本的脱碳方法。因此,许多工作者致力于洁净地低成本的脱碳新方法的研究。其研究思路主要体现在一些文献中,如文献“Fe-C熔体与熔渣反应的电化学机理”和“铁碳金属颗粒与熔渣的反应”,以及申请号为201110077874.3的中国发明专利,均利用电化学反应机理,在铁液、钢液和熔渣间外加导体或施加电场,无需向钢液中供氧即可实现脱碳的目的,同时还可避免钢液过氧化以及使用脱氧剂、污染钢液等问题。
对于应用电化学脱氧法来说,选择合理熔渣体系,是整个技术的关键之一,关系着是否能够将熔体中的碳脱到预期的水平。这就要求熔渣具有良好的氧离子迁移能力、良好的导电性、合适的黏度、合适的熔点、均匀稳定的化学成分等特点。
目前应用的熔渣体系主要为CO、FeOx、SiO2等,其中CO、FeOx、SiO2的质量百分数之比比较固定,且熔渣熔点较高,黏度较大,对于电化学脱氧法来说并不是特别适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化学成分均匀稳定,具有良好的氧离子迁移能力、良好的导电性、合适的黏度和熔点,尤其是低成本的电化学脱碳用预熔渣及其制备方法。
为此,本发明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化学脱碳用预熔渣,其组成及质量百分比为:
Fe2O3 50%~65%,CaO 30%~45%,Al2O3 0.5%~3%,SiO2 1.5%~3%,其余杂质为K2O、Na2O、MgO、MnO。
一种电化学脱碳用预熔渣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方法和步骤为:
1、原料准备:原料包括含氧化钙材料、含氧化铁材料和既含氧化钙又含氧化铁材料;
所述含氧化钙材料为造纸白泥、石灰窑除尘灰、废弃钙质灰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含氧化铁材料为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轧钢铁鳞;
所述既含氧化钙又含氧化铁材料为铁水脱硫除尘灰、高炉除尘灰中的一种或两种。
2、破碎:将原料破碎处理成粒度为2.0mm以下的粉状料。
3、混合:将破碎后的原料按照含氧化铁材料0~60%、含氧化钙材料20%~50%、既含氧化钙又含氧化铁材料8~50%的质量百分比进行配料混合,并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均匀。
4、熔炼:将混匀的混合料加入高温熔炼炉中,在温度1400~1500℃下进行熔炼。
5、熔融出炉后冷却结晶。
6、破碎成型:将结晶料进行破碎,制成粒度<50mm的电化学脱碳用预熔渣。上述方案的设计,主要是基于以下六个因素:
1、熔渣需具有良好的氧离子迁移能力,如果熔渣中氧离子在外加导体或外加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太慢,这种熔渣就没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2、熔渣需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选用导电能力强的渣系,则渣中离子较多,有利于电化学反应的进行。
3、选用阳离子电解电位比较高的渣系,使外加电场的调节范围更宽。
4、熔渣应具有合适的黏度,黏度太大,熔渣流动性不好,不适宜离子迁移;黏度太小也不利于脱碳的控制。
5、熔渣的成分要均匀一致,保证化学性质稳定。
6、制备熔渣的物料选择上,主要以工业废弃物为主,在体现使用效果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实现废弃物料在资源化的目的,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新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30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