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过盈长配合结构的分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42937.2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8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巍;董树文;张霄;李晓东;黄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1/02 | 分类号: | B23P1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过 配合 结构 分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解装置,尤其是一种大过盈长配合结构的分解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领域中,各部件相互配合,以达到功能使用目的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在所有的配合中,轴承与旋转轴的配合较为常见。在使用过程中,轴承确保了旋转轴转动平稳、摩擦力小、功耗低,并实现传递扭矩等作用。为了保证轴承的功能,需要轴承的内环与旋转轴过盈配合。在安装时,通过各部件材料的热膨胀性能,对局部进行加热,降底过盈量或形成一定的间隙量,然后进行装配。在分解时,一般是通过施加轴向力等方式实现。然而对于有些大过盈长配合结构,如某型航空发动机前主支撑部位的双联球轴承与前轴颈间的配合,其配合过盈值为-0.031~-0.017,配合段长约30mm,属典型大过盈长配合结构,前轴承为双联轴承,两内环间只通过一个弹簧卡圈进行联接,无法承受大的分解拉拔轴向力,造成分解困难,容易造成因分解不利而导致零件损伤甚至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解技术,实现大过盈长配合结构的分解,达到分解难度低、易操作、零件损伤小的目的。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大过盈长配合结构的分解装置包括底座、支板、加热机构、冷却机构,支板设置在底座上,支板上设置有孔,零件可以穿过孔并且待拆卸轴承可以卡在支板的孔上;加热结构包括加热罩,加热罩设置在支板上并罩住待拆卸轴承,加热罩的支板形成加热腔,加热罩上设置有与加热腔相通的加热口和通风口;冷却机构的冷却管配合安装在零件的内腔上并与零件的内腔形成冷却腔,冷却管上还设置有与冷却腔相通的加注口和通气孔。所述的支板为分体结构并安装在支座上,所述的支座上设置有对称的槽,支板从两侧的槽中插入;所述的零件上设置有压头,加热罩的内部衬有隔热罩,加注口上设置有盲盖,通气孔上设置有堵盖,加热口的形状为锥形。
本发明在使用时,将分解装置与待分组件进行装配,装配后放置于压力机平台上,通过冷却机构的加注口加注液氮,盖上盲盖,打开通气口,通过零件的内腔对零件进行冷却。通过加热机构的加热口进行热风加热;在加热腔内对轴承进行环绕加热,一定时间后,利用压头向零件施压,通过支板的作用,将轴承分解。
本发明设置独立的液体加注口和进气口,形成两个独立的加热和冷却腔,同时进行加热和冷却操作;利用气体和液体良好的可达性直达配合部位的良好效应进行加热和冷却。设计冷却腔通气孔,目的是排除空气保证冷却腔最大加注量,同时,冷却腔内冷却液遇热气化会使内部腔压升高,通气孔的设置还可以对冷却腔进行卸压;加注口设计盲盖,以防液体飞溅,对操作者造成损伤;加热罩内衬隔热罩,形成加热腔的同时降低冷热传导所带来的抵消效应;设计分解用支板和压头,以便在加热、冷却的同时进行分解。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效果是采用的技术方案科学合理、创新度高,技术重用度高。在进行加热和冷却的同时,配置相应的平台和压力机,即可在一个理想的状态下完成分解,加热、冷却和分解可同时进行,使用效率高、裕度大,技术扩展性强,如有新的需求,可利用此技术,相应改变装置结构,即可达到使用要求。目前该本发明已多次使用,实际证明,使用方便、快捷,分解效率高,零件无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大过盈长配合结构的分解装置包括底座1、支板8、加热机构、冷却机构,支板8设置在底座1上,支板8上设置有孔,零件10可以穿过孔并且待拆卸轴承11可以卡在支板8的孔上;加热结构包括加热罩12,加热罩12设置在支板8上并罩住待拆卸轴承11,加热罩12的支板8形成加热腔4,加热罩12上设置有与加热腔4相通的加热口9和通风口13;冷却机构的冷却管14配合安装在零件10的内腔上并与零件10的内腔形成冷却腔15,冷却管14上还设置有与冷却腔15相通的加注口16和通气孔2。所述的支板8为分体结构并安装在支座1上,所述的支座1上设置有对称的槽,支板8从两侧的槽中插入;所述的零件10上设置有压头5,加热罩12的内部衬有隔热罩7,加注口16上设置有盲盖3,通气孔2上设置有堵盖6,加热口9的形状为锥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29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字二码输入法
- 下一篇: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