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1878.7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2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唐兴华;黄亚夫;叶阜;李波;张起伟;李玉民;余崇义;王华贵;高翔;陈振;江兆华;王玉坤;吕喜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10 | 分类号: | B65G6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旦华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料 结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取料作业的取料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料耙装置均为平面三角形骨架,再由型钢组焊加强杆和耙齿焊在主骨架上,或用钢丝绳作为骨架的附属结构刮取物料。这种平面结构刚度较差,当料耙加大时,料耙的自重加大,料耙的变形量将会很大。料耙的变形带来运动不平稳,最终带来整机的震动。另外耙齿通过焊接方式与主体骨架连接,不便于更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1973462A公开了刮板取料机双层钢桁栓接耙齿立体料耙,整个装置由料耙、耙齿、圆钢、螺栓副、第一梁、支座、油缸支座、第二梁、第三梁、第四梁、第五梁、滚轮装置、驱动液压缸、滑轮结构、钢丝绳、塔架、手摇卷筒组成,料耙设计采用双层钢桁立体结构,料耙各梁采用不同规格的异型钢制成,料耙耙齿采用螺栓副栓接结构,耙齿端部用圆钢串联焊在一起,料耙底部通过滚轮装置作用在支撑梁上,通过驱动液压缸驱动,上部通过滑轮结构、钢丝绳与塔架上手摇卷筒或电动葫芦连接,耙架与水平成38度角。
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刮板取料机双层钢桁栓接耙齿立体料耙,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该立体料耙中,料耙底部通过滚轮装置作用在支撑梁上,料耙底部的铰耳和滚轮装置上的铰耳通过销轴连接,料耙在刮取物料过程中的阻力由料耙底部的铰耳承担,致使该铰耳容易出现疲劳破环,进而缩短了料耙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立体料耙,容易出现疲劳破坏,使用寿命短;进而提供一种抗疲劳强度大,且耐用的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包括主梁,安装在所述主梁上,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可沿所述主梁进行左右往复滑动的滑动装置,通过铰接结构可绕铰轴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滑动装置上的料耙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料耙主体与所述滑动装置之间,牵引所述料耙主体转动的牵引结构,所述料耙主体下方的所述铰接结构设有左右两个,所述料耙主体下方对应所述铰接结构的位置处还固设有两个接触球面,所述接触球面的弧形面朝向并抵触所述铰轴的端部,且左侧铰接结构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设于左侧所述铰轴的右端,右侧铰接结构对应的所述接触球面设于右侧铰轴的左端。
所述接触球面采用热处理的高强度钢制成。
所述铰接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料耙主体下方的具有铰接孔的第一铰耳,成型在所述滑动装置上的具有铰接孔的第二铰耳,以及穿过所述第一铰耳和所述第二铰耳上的所述铰接孔的所述铰轴。
所述料耙主体下方对应所述铰接结构的位置处还固设有用以加强所述接触球面的受力强度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贯穿焊接在所述料耙主体的钢管上的贯穿板件,与所述接触球面径向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贯穿板件和所述钢管焊接的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端面和所述钢管垂直相焊,固定在所述贯穿板件上的第二加强板,以及焊接在所述第二加强板上方的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处的横截面呈“T”型,所述第三加强板沿着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侧壁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钢管相焊接。
所述接触球面的一端为螺纹端,所述第一加强板上成型有通孔,所述螺纹端穿过所述通孔在螺母作用下与第二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料耙主体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所述料耙主体采用双层空间钢桁架管结构。
所述料耙主体由多个分料耙单元组装而成,各个所述分料耙单元之间采用可拆卸式锻造法兰连接。
牵引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料耙主体上端的具有第三铰耳的上铰点,设置在所述滑动装置上的卷扬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三铰耳和所述卷扬机构相连的两个滑轮结构,以及穿过两个所述滑轮结构将所述料耙主体上端与所述滑动装置活动连接的柔性钢丝绳。
所述上铰点包括与各钢管嵌入焊接的分板,以及将各所述分板焊接成一体的中间板,且所述中间板上设有所述第三铰耳。
所述料耙主体上的耙齿结构包括焊接在所述料耙主体上的固定部,以及与串联圆钢连接,并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可拆卸部。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可拆卸部的连接处设有改善所述螺栓受力的“U”型卡槽。
所述牵引结构设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牵引结构和两个所述铰接结构都相对于所述料耙主体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18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