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聚酰胺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1787.3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1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乃祥;戴钧明;朱雪灵;毛绪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9/44 | 分类号: | C08G69/4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聚酰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酰胺酯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聚酰胺类聚合物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改性共聚制得的聚酰胺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化纤作为纺织工业的基础产业,始终是我国规划发展的重点行业。2013年1-9月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为3046万吨,其中聚酯纤维产量为2391万吨,占到78.5%。尽管我国聚酯纤维的部分技术和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也面临着诸如高附加值功能性品种少、产量低,品质不高,同质化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率低等突出问题。超仿棉技术代表合成纤维发展的最高水平。超仿棉纤维既要保存天然纤维的特点,又要克服天然纤维的缺陷,是综合性能超越天然纤维的新型纤维。从聚酯入手开发超仿棉纤维不仅是因为聚酯纤维的产能大,与其他合纤品种相比,总体技术水平较高,具备超仿真的基础;同时,聚酯纤维也是与棉混纺的主要品种。
目前聚酯仿棉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合成聚酯的过程中添加其它组成的二元醇、二元酸,得到分子链更柔顺的改性PET,二是采用纺丝过程中的异形加工等物理方法,三是在PET的合成制备过程中引入具有酰胺基团的聚合物进行共聚得到聚酰胺酯。第一种方法因共聚组成多、添加量大,生产技术要求高、控制困难而难以形成规模生产,第二种方法效果有限,采用第三种方法不仅可以大规模生产,且产品性能方便调控;然而,聚酰胺与聚酯相容性不好,采用常规工艺、组成得到的共聚物稳定性差。
专利CN200410067840.6公开了一种使用聚酰胺与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盐组合形成染色改性剂后添加到聚酯切片中,制备酸性可染改性聚酯纤维的方法。但聚酰胺与聚酯相容性不好,两者端基与分子链段之间反应活性较弱,通过共混方式得到的复合材料在微观上仍呈两相,纺丝也比较困难,难以工业化应用。
专利CN101450990A公开了一种采用聚酰胺6与聚酯酯化物对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共缩聚制备酸性可染聚酯及其纤维的方法。由于聚酰胺6在高温、含水条件下极易氧化降解变色,由该方法得到的共聚酯在成型加工如挤出纺丝、注塑吹塑过程中极易降解导致产品品质降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聚酰胺酯。该聚酰胺酯共聚酯添加了特别适用于该体系的添加剂用于改性,有效地降低了其在成型加工过程中的特性粘度降。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稳定性好的聚酰胺酯的制备方法,其通过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酯化反应后,加入聚酰胺以及特别适用于该体系的稳定剂,使聚酯酯化物、低聚体与聚酰胺共聚,制备出聚酰胺酯共聚物。由于加入特别适用于该体系的稳定剂,缩短了达到一定特性粘度所需的聚合反应时间,提高了共聚酰胺酯的热分解温度,降低了共聚酰胺酯在成型加工过程中的特性粘度降。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性聚酰胺酯,由以下原料制成: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肪族聚酰胺、添加剂A、添加剂B和添加剂C。
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对苯二甲酸100份、乙二醇40-80份、脂肪族聚酰胺6-60份;添加剂A占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肪族聚酰胺总质量的0~3000ppm,优选0~500ppm,更优选200-300ppm;添加剂B占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肪族聚酰胺总质量的0~2000ppm,优选0~500ppm,更优选200-300ppm;添加剂占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肪族聚酰胺总质量的0~1000ppm,优选0~200ppm,更优选50-150ppm;其中A、B不同时为0。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改性聚酰胺酯的特性粘度为0.64~0.75dL/g。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脂肪族聚酰胺选自PA6、PA11、PA12、PA56、PA66、PA610、PA612、PA1010中的一种或几种,其相对粘度2.0~2.8。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添加剂A选自H161、H10、ST-1385、DH-446、AQ21、DH201-460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添加剂B选自磷酸、亚磷酸、次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酯、亚磷酸酯、多聚磷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添加剂C选自季戊四醇、均苯四甲酸酐、偏苯三甲酸酐、丙三醇、己二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改性聚酰胺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酯化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添加剂A、添加剂B和添加剂C存在下,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酰胺缩聚,得改性聚酰胺酯。
作为优选,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17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