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微分散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41251.1 | 申请日: | 2014-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8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 发明(设计)人: | 左彦峰;陈晶;郭群;钱峰;马旺坤;王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4B24/12 | 分类号: | C04B24/12;C08F283/06;C08F220/58;C04B103/4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微分 散剂 制备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尤其是减少混凝土中水泥使用量的外加剂。
背景技术
目前,混凝土为全世界用量最大和使用范围最广的材料。在今后几十年以及可预见的将来,它仍将会是最重要的工程结构材料之一,尤其对于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而言,工业化加速推进、城市化方兴未艾,基建规模将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相关资料均普遍认为,我国大规模的建设期至少还要持续30年左右,预计工程建设高峰期在2020年左右出现,在未来的30年内我国需要建设的房屋总面积将达到600亿平方米到700亿平方米之间,混凝土这一传统而又基础的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巨大发展。
混凝土外加剂是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混凝土的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减水剂为主的混凝土外加剂已经成为混凝土的重要组分,具有减少水泥用量,改善新伴混凝土工作性能等特点。P.K.Mehta等认为,在常规的环境下混凝土中有将近20%的水泥没有完全水化,只是起到填充的作用,不能被有效分散,发生化学反应,实际属于富余的水泥,无法有效发挥水泥的效用。另外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减水剂对水泥的吸附等的影响机理不同,混凝土外加剂在掺加到一定程度后对混凝土就很难再起作用,其经济性和施工性能难以保障。开发出新的混凝土外加剂来解决上述问题,将富余的水泥节省下来的同时又能保障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及强度,对混凝土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微分散剂的制备方法。由带有羧基、氨基以及含有聚氧乙烯侧链等的大分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由基共聚原理合成的具有梳型结构的微分散剂。
混凝土微分散剂的工作原理是:水泥与水接触后在静电引力等作用下相互吸引形成立体的三维结构,称之为絮凝结构。减水剂能够破坏絮凝结构,使包裹在絮凝结构中的水分释放出来,达到减少用水量和增加流动性的目的,但减水剂仅部分地分散了强度较弱的絮凝结构,还有部分尺寸较小、强度较高的絮凝结构(集聚体)仍然存在。混凝土微分散剂则可进一步分散这些强度较高的絮凝结构(集聚体),增加这些颗粒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水泥的水化程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分散细小的絮凝结构,释放水泥浆体中无论使用多少掺量的高效减水剂都无法分解的、未水化的、只起到微细集料作用的水泥颗粒,从而有效减少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1.将30kg烯丙基醚和10kg水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并加热至70℃,用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烯酸调节PH值至5;
2.将0.9kg过氧化苯甲酰分3次加入,先加入1份,搅拌20分钟,使过氧化苯甲酰充分溶解,然后每半小时加入1份;
3.将1kg疏基乙酸用分液漏斗滴加到反应容器中,1小时滴加完毕;
4.将温度升高到75℃,反应并保温2小时;
5.反应完成,降温到40℃,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加水稀释至30%,得到混凝土用微分散剂。
实施例二
1.将50kg烯丙基醚和20kg水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并加热至70℃,用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烯酸调节PH值至5;
2.将2.1kg过氧化苯甲酰分3次加入,先加入1份,搅拌20分钟,使过氧化苯甲酰充分溶解,然后每半小时加入1份;
3.将3kg疏基乙酸用分液漏斗滴加到反应容器中,1小时滴加完毕;
4.将温度升高到75℃,反应并保温2小时;
5.反应完成,降温到40℃,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加水稀释至30%,得到混凝土用微分散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未经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12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冻融环境的纤维复合再生混凝土柱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循环式均匀蚀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