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醚醚酮材料及其表面改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1117.1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1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宣勇;王贺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J7/12 | 分类号: | C08J7/12;C08L61/16;C23C14/48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醚醚酮 材料 及其 表面 改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醚醚酮材料及其表面改性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物理法和化学法相结合获得的聚醚醚酮材料及其表面改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制备使用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性能高分子植入体材料有望逐渐替代钛及其合金材料,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聚醚醚酮的弹性模量与人体骨组织的较为匹配,植入人体后可有效减少应力屏蔽效应造成的骨吸收、骨萎缩和二次断裂等问题,且聚醚醚酮材料耐化学腐蚀,机械性能突出,对生物体无毒性,适合用作医疗植入装置长期植入(Biomaterials2007,28:4845-4869)。然而,聚醚醚酮的生物活性较差,植入人体后不易与骨组织键合,限制了其作为植入体材料的长期使用。
目前针对聚醚醚酮材料生物相容性差这一问题进行改进的主要方法是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状态,例如:在材料表面接枝活性官能团(如氨基和羧基等),在材料表面构建生物活性涂层(如羟基磷灰石)等。这些方法尽管可以达到提高聚醚醚酮生物相容性的效果,但也存在自身固有的一些缺点,例如接枝反应步骤繁琐、接枝率较低、生物活性涂层与基体结合不牢等。由于聚醚醚酮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它能抵抗除浓硫酸以外的其他化学试剂的侵蚀(Biomaterials2007,28:4845-4869),因此单纯的化学处理很难在聚醚醚酮表面形成结构。
因此,如何通过简便易行的方式,提高聚醚醚酮材料生物相容性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对聚醚醚酮材料表面改性方法的不足,通过简便易行的方式,提高聚醚醚酮材料生物相容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物理法和化学法相结合获得的聚醚醚酮材料及其表面改性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聚醚醚酮材料进行表面改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氩气为离子源对聚醚醚酮材料表面进行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然后将经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后的聚醚醚酮材料放入过氧化氢水溶液中进行浸泡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通过物理法和化学法相结合以提高聚醚醚酮生物相容性的方法,在聚醚醚酮表面构建纳米结构以获得具有更高生物相容性的改性层。
较佳地,所述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的工艺参数包括:本底真空度为3×10-3~5×10-3Pa,氩气流量为15~60sccm,注入电压为500~1000V,射频功率为300~500W,注入脉冲频率为30kHz,占空比为30%,注入时间为30~90分钟。
较佳地,所述过氧化氢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可为15~30%,所述浸泡处理时间可为6~24小时。
所述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的工艺参数优选为:所述氩气流量为30sccm,所述注入电压为800V,所述射频功率为300W,所述注入时间为60分钟;与此同时,所述过氧化氢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优选为30%,所述浸处理时间优选为24小时。
较佳地,所述聚醚醚酮材料可为纯聚醚醚酮材料或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方法改性得到的聚醚醚酮材料,所述改性后的聚醚醚酮材料表面具有浅孔洞状的纳米结构。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PIII)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改性技术,具有全方位和高反应活性的特点,对于处理体积小且异型的植入体材料具有独特的优势。PIII技术通常用于金属和半导体表面改性,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对绝缘体材料进行PIII改性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Surface&Coatings Technology2010,204:2853-286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经过本发明的改性方法处理得到的聚醚醚酮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得到显著提高。细胞增殖实验证实,经过本发明改性处理得到的聚醚醚酮材料表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增殖率明显高于未改性聚醚醚酮,BMSC在改性后的聚醚醚酮材料表面培养14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有明显的提高,这表明改性后的材料对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本发明提出的改性方法能满足医用聚醚醚酮材料所需的生物相容性要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11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塔架发光装置
- 下一篇:可定时环保沙漏照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