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冲施肥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40516.6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3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梁秋亮;陈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汉菱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酸 微量元素 施肥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冲施肥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冲施肥就是将肥料水溶后的水溶液直接施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施肥形式,随水冲施的一种单元或者是多元肥料,目前在市场上最常见的形态有液体、颗粒、粉末或膏状。本发明产品就是一种粉末状滴灌冲施肥,该肥既可以冲施,也可以滴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步在肥料中添加氨基酸、腐植酸螯合微量元素,原因是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大量的氮、磷、钾外,还需要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如果缺乏这些微量元素,植物则不能正常生长,如果把中微量元素直接施入土壤,极易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盐和磷酸盐,能被植物吸收的很少,利用率受到一定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氨基酸腐植酸螯合中微量元素被开发生产出来,该产品施入土壤后,因其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不在土壤中生成碳酸盐和磷酸盐,可明显改善微量元素利用率低的问题,可使微量元素利用率提高10%-30%,农作物增产约10%-25%。本发明产品是利用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生产的一种高效冲施肥,该肥含有作物生长期所需的氮、磷、钾和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并辅以进口活性酶、生长促进剂、果实着色膨大剂、增色剂、海藻酸甲壳素等多种调节剂,使施入土壤中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吸收和利用。本产品冲施6-8小时后开始吸收,叶绿素增加,22-30小时见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植物生根且根系发达、枝叶茂盛、控制徒长、提高产果率、增加抗逆性,能使植物抗寒、抗旱、抗倒伏、抗重茬的能力增强。该肥料适应的农作物是棉花、水稻、玉米、小麦、瓜果、蔬菜等,可滴灌、冲施,苗期亩用量2-3千克,花蕾期亩用量3-5千克,花铃期亩用量5-8千克,铃盛期亩用量4-6千克。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批量生产含氨基酸微量元素冲施肥的方法,本发明产品使用的原料重量配比为:尿素30-32%,磷酸一铵30-32%,硫酸钾30%,进口活性酶0.5%,生长促进剂0.5%,果实着色膨大剂0.3%,增色剂0.3%,海藻酸甲壳素0.4%,浓度为10%的氨基酸废液(固含量)5%,微量元素1%,氢氧化钠水溶液、稳定剂和控释剂适量。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批量生产含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冲施肥的方法,其特征是由以下步骤构成:
(1)将配方量的浓度为10%的氨基酸废液送入过滤器滤去杂质,然后送入浓缩罐浓缩,大约浓缩至进罐时液体体积的二分之一后将浓缩液注入离心分离机进行分离,分离的目的是除盐,除盐后的氨基酸废液送入化学反应釜。
(2)把化学反应釜内氨基酸废液用微波加热法将温度提高到75-85℃,开动搅拌器;将配方量的微量元素混合后送入粉碎机粉碎,粉碎后送入化学反应釜,
搅拌螯合反应开始,此时要时刻监控pH值,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控制pH值在5-7之间,螯合反应时间6-8小时,反应完成后,添加适量的稳定剂,搅拌反应0.5小时,降温至常温,再添加适量的控释剂,搅拌反应0.5小时后将上述反应物送入浓缩机浓缩,浓缩后的物料送入干燥机密封烘干即得粉末状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
(3)将配方量的尿素、磷酸一铵、硫酸钾、进口活性酶、生长促进剂、果实着色膨大剂、增色剂、海藻酸甲壳素送入粉碎机破碎成粉末状,和粉末状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掺混均匀即得成品。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步骤(2)所述的微量元素由氯化钙、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镁、硼砂、硫酸锌、硫酸锰按重量比2:2:2:1:1:1:1组成。
步骤(3)所述的尿素含氮量为46%、磷酸一铵的含氮量为11%、含磷量为52%、硫酸钾含钾量为50%。
步骤(3)所述的化学反应釜内的螯合反应温度为8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冲施肥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使用通用设备,生产工艺简单,无需增添重要设备,操作方便,易于推广,产品含有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使中微量元素的利用率提高10-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汉菱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汉菱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05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