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垄作田间散碎秸秆捡拾集条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40230.8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5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希锋;钱晓辉;吴昊;具本弘;宋炜;张范良;宋秋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D89/00 | 分类号: | A01D89/00;A01D4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垄作 田间 散碎 秸秆 捡拾 集条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秸秆田间捡拾机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垄作田间散碎秸秆捡拾集条机。
背景技术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为5.2亿亩,玉米秸秆产量约2.73 亿吨。玉米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可用于黄贮饲料、燃料发电等,利用潜力巨大。目前我国玉米的机械化收获率已达到60%,并且大多数都采用摘穗、秸秆粉碎还田收获工艺。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玉米垄作种植模式,因此机收后会造成大量的散碎秸秆落入垄沟而无法有效收集利用,结果是大量秸秆覆盖地表给秋、春整地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北方寒地秸秆冬季不霉烂,给春季播种带来了不利影响。上述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垄作田间散碎秸秆收集捡拾利用,目前都是采用牧草机械类的各型搂草机将玉米散碎秸秆搂集成条铺,再采用牧草捡拾打捆机打成方捆或圆捆,然后运输至电厂燃烧发电。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畜牧搂草机受垄作因素的影响秸秆捡拾率极低,大部分垄沟秸秆漏搂遗留田间。一方面使废弃的秸秆没有充分利用,机械化整地作业依然困难;同时捡拾集条作业效率低,机具作业经济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秸秆捡拾率高、作业效率高、经济性好的垄作田间散碎秸秆捡拾集条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垄作田间散碎秸秆捡拾集条机,包括机架和安装在该机架上的悬挂架、传动系统、地轮,在该机架后方设有仿形搂集装置,该仿形搂集装置前方设有捡拾抛送装置,该捡拾抛送装置沿横向且相对于前进方向反向设置在该机架左右下纵梁上,在该捡拾抛送装置前方,该机架上沿横向水平设有输送集条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仿形搂集装置的弧形弹性搂草杆上端可横向移动地安装在该机架后上横梁上,该弧形弹性搂草杆下端沿横向按垄沟垄台形状仿形配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捡拾抛送装置采用弹齿滚筒式捡拾器,该弹齿滚筒式捡拾器的弹齿运动轨迹包络在所述弹性搂草杆弧形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输送集条装置采用带式输送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提供的垄作田间散碎秸秆捡拾集条机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仿形搂集装置的弧形弹性搂草杆上端可横向移动地安装在该机架后上横梁上,该弧形弹性搂草杆下端沿横向按垄沟垄台形状仿形配置。所述捡拾抛送装置采用弹齿滚筒式捡拾器,该弹齿滚筒式捡拾器的弹齿运动轨迹包络在所述弹性搂草杆弧形内。这样随着机组的前进,散落在田间垄上或垄沟内的碎秸秆都被搂集在弧形弹性搂草杆前,所述捡拾抛送装置的弹齿反向将搂集的秸秆捡拾并向前抛送到输送集条装置的输送带上。实现了沿横向按垄沟垄台形状仿形搂集秸秆及纵向集条,提高了秸秆捡拾率,能实现宽幅高速作业,作业效率显著提高,降低了作业成本,所以得到了秸秆捡拾率高、作业效率高、经济性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垄作田间散碎秸秆捡拾集条机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机架1;悬挂架2;传动系统3;地轮4;捡拾抛送装置5;仿形搂集装置6;输送集条装置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给出了本发明垄作田间散碎秸秆捡拾集条机的具体实施方式构造示意图,包括机架1和安装在该机架1上的悬挂架2、传动系统3、地轮4,在该机架1后方设有仿形搂集装置6,该仿形搂集装置6前方设有捡拾抛送装置5,该捡拾抛送装置5沿横向且相对于前进方向反向设置在该机架1左右下纵梁上,在该捡拾抛送装置5前方,该机架1上沿横向水平设有输送集条装置7。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所述仿形搂集装置6的弧形弹性搂草杆上端可横向移动地安装在该机架1后上横梁上,该弧形弹性搂草杆下端沿横向按垄沟垄台形状仿形配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捡拾抛送装置5采用弹齿滚筒式捡拾器,该弹齿滚筒式捡拾器的弹齿运动轨迹包络在所述弹性搂草杆弧形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所述输送集条装置7采用带式输送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未经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02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心受压柱非卸载加固试验装置
- 下一篇:带导向易收回电钻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