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应力砼预制桩快速接桩方法及锁式接头桩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0028.5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8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郑权;候海军;陈爱国;赵新珍;黄建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市同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1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预制 快速 方法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预制桩,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应力砼预制桩快速接桩方法及锁式接头桩。
背景技术
预应力砼桩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桩基材料,它包括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目前,上述桩基材料在生产时已改变了以往现场浇筑的制作方法,多采用质量有保证的工厂车间流水线生产工艺。
预应力砼桩是一种长径比很大的细长构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桩的两端常使用端头板,主要目的有:一、使整根桩所有钢筋束整体、平均张拉;二、加强桩端的强度,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三、桩与桩焊接连接时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预制桩的桩与桩的连接是桩基施工重要工艺过程,该工艺对整个桩的施工质量控制有较大影响。目前,该连接方式主要是通过上下节桩端板焊接及各种机械安装连接,达到设计要求的连接强度。但这些方法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主要有:1、施工工艺质量不易控制,焊接的质量很难进行力学等检测;2、施工困难,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易发生安全事故,3、机械连接成本大,防腐及生产公差难以控制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快速接桩的预应力砼预制桩快速接桩方法,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实现本发明所述方法的锁式接头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预应力砼预制桩快速接桩方法是上节桩对接下节桩或者上节桩对接下节桩,下节桩再对接下节桩;所述上节桩是固连箍筋环状间隔并列分布的多根钢棒两端分别通过钢棒镦头套接内套接机构为钢筋笼的上节预应力砼预制桩;所述下节桩是固连箍筋环状间隔并列分布的多根钢棒两端分别通过钢棒镦头套接内套接机构和外套接机构为钢筋笼的下节预应力砼预制桩;所述预应力砼预制桩的对接是通过所述内套接机构前端与所述外套接机构前端内外套装并通过卡环和卡槽固连在一起,及通过所述预应力砼预制桩的对接端面间的环氧树脂胶粘结在一起;所述预应力砼预制桩的横截面为中空或者实心的圆形或者椭圆形或者多边形或者直边间隔弧形边的弧接多边形。其具有对接质量易控制和劳动强度小、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作为优化,所述内套接机构由后端用于与所述钢棒镦头端套接的后套座和后部与所述后套座前部配装的前插接体组成,所述前插接体前部是圆柱体前端制有球凸形凸头,中部制有外开环形卡槽;外套接机构是一个后端用于与钢棒镦头端套接的中空外套体,中空外套体中前部制有用于套接所述前插接体前部的外套孔,所述外套孔内制有与所述外开环形卡槽对应的内开环形卡槽,所述外开环形卡槽与内开环形卡槽之间配装开口式卡环;所述箍筋按螺旋状间隔缠绕环状分布的所述钢棒,并按照位于所述钢棒两端附近的箍筋间距小于位于所述钢棒中部的箍筋间距缠绕;
所述上节预应力砼预制桩与下节预应力砼预制桩或者下节预应力砼预制桩与下节预应力砼预制桩的对接是所述预应力砼预制桩的后套座配装所述前插接体,所述预应力砼预制桩的对接是通过所述前插接体前端与所述中空外套体前端套接和通过所述外开环形卡槽与内开环形卡槽之间的开口式卡环卡接及通过所述预应力砼预制桩的对接端面间的环氧树脂胶粘结在一起。
作为优化,所述后套座制有前宽后窄的轴向变径通孔,所述变径通孔的后端窄孔段内套装所述钢棒镦头的颈部,所述变径通孔中部前宽后窄的变径段套接所述钢棒镦头的前端镦头,所述变径通孔的前端宽孔段内周制有内丝扣;所述前插接体后端外周制有与所述内丝扣螺接的外丝扣;
所述中空外套体制有前宽后窄的轴向变径通孔,所述变径通孔的后端窄孔段内套装所述钢棒镦头的颈部,所述变径通孔的中后部前宽后窄的变径段套接所述钢棒镦头的前端镦头,所述变径通孔的前部宽孔段内周套接所述前插接体,并与所述前插接体之间卡装所述开口式卡环。
作为优化,所述前端镦头的后环端面为环坡帽形;所述后套座的变径通孔中部变径段的变径处和所述中空外套体的变径通孔中后部变径处制有与所述环坡帽形相对应的环坡座;所述镦头为钢棒穿入所述后套座或者中空外套体后由钢棒端头镦制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市同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盐城市同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00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底板导墙处渗水状况下的隔水导流防渗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板簧座及驱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