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塑胶件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9607.8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3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宝玉;方维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林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99/00 | 分类号: | B29D9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帅 |
地址: | 51602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塑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胶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塑胶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塑胶外壳广泛运用于航天航空、移动信息、汽车制造、电子、生物工程等众多领域;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进步,以及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当今企业内外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导致需求更加趋向个性化,与此同时,市场不但要求塑胶外壳产品有更好的品质、更精美的外观,更不断提出低价格要求 ,因此,本行业企业要求不断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现有的手机塑胶外壳大部分都是通过手工及部分普通机器切割、雕刻而成,这样加工出来的产品往往厚度难以达到顾客要求,同时加工出来的产品比较粗糙,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很容易被淘汰。
专利号为20121032911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名称为“一种冲压手机外壳”的发明专利,其主要公开了一种手机外壳的冲压工序:冲按键孔,压边,修边,冲屏幕孔,冲压完成之后进行打磨,壳体上面进行喷沙处理,最后进行喷涂;其发明专利有以下不足:
1、冲压工序繁琐,工作效率低,工作强度大,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2、采用此种冲压工序制成的手机外壳厚度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又如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8513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名称为“一种电子产品外壳的结构”的发明专利,其专利中生产加工出的产品厚度较薄,但是经过多层加工步骤,导致产品很容易损坏,且在产品加工前未通过模拟操作,这样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可避免的人工错误,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加重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薄塑胶件的加工方法,通过自动化操作实现超薄塑胶件壳体,提高了壳体的制造精度。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薄塑胶件的加工方法,包括:A、注塑成型的壳体;本发明的创造之处在于,此方法还包括:B、将所述注塑成型的壳体表面通过CNC切削加工,形成表面超薄塑胶件;C、将所述表面超薄塑胶件经过分层雕刻加工处理,形成超薄塑胶件,所述分层雕刻包括:前处理、分层叠加成形和后处理工序。
其中,所述B中注塑成型的壳体表面厚度为1.3 MM ~1.5 MM,经过CNC切削加工,形成表面厚度为0.8 MM~1.0 MM的表面超薄塑胶件。
其中,所述C中前处理工序包括:
a、表面超薄塑胶件的3D与2D图形绘制及加工参数设置;
b、CAM仿真模拟。
其中,所述加工参数具体设置为:加工时间为120秒,加工厚度为0.8 MM~1.0 MM,刀具转速为6万/秒。
其中,所述CAM仿真模拟具体为:CAM中构造虚拟系统,设置产品加工走线,通过手工切削、雕刻加工所述表面超薄塑胶件。
其中,所述C中分层叠加成形工序包括:
CNC中导入表面超薄塑胶件产品,确定切削加工刀具为钻石刀,设置加工时间为80秒,加工层厚为0.8 MM~1.0 MM,刀具转速为6万/秒,并通过CNC控制所述钻石刀刀具对表面超薄塑胶件进行切削加工,形成三维超薄塑胶件样品。
其中,所述C中后处理工序包括:将所述三维超薄塑胶件样品经过工件剥离操作,形成超薄塑胶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薄塑胶件的加工方法,有以下优点:
1、 采用CNC雕刻加工技术,实现自动化操作加工产品,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产品质量。
2、 利用2D、3D绘图构件,结合一体化制造工艺,降低了工艺复杂性,提高了成型质量及整体外观。
3、 采用CNC雕刻加工塑胶壳体,壳体的厚度可降到0.05MM以上,提高了壳体的高精度设计,解决了难以实现超薄外观、高精度塑胶件的现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薄塑胶件的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分层雕刻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薄塑胶件的加工方法,通过自动化操作实现超薄塑胶件壳体,提高了壳体的制造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林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未经格林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96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