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偏置继电反馈的发电机组闭环频域辨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137996.0 | 申请日: | 2014-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1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贤平;王亚刚;李烨;郭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B11/42 | 分类号: | G05B11/4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偏置 反馈 发电 机组 闭环 辨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偏置继电反馈的发电机组闭环频域辨识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控制方法都是基于模型的,如预测控制、内模控制等。因此准确地辨识出模型是十分重要的。模型的辨识方法可大致分为:时域辨识和频域辨识。与时域辨识方法相比,频域辨识具有不易受噪声影响、易于实现数据压缩等优点。继Luyben首先将继电反馈技术用于模型辨识之后,许多改进的方法被相继提出。然而,这些方法只能辨识固有结构的低阶模型;采用多次继电反馈测试,辨识时间过长;只应用一点或两点频率响应数据去拟合对象模型,因此不能在大的范围内逼近过程的频率特性。
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经常存在一些具有大时滞、时变、非线性、强耦合、动态特性差异大等特点的多输入多输出过程对象。对这种典型过程对象辨识时也常需要对其进行解耦,将多输入多输出对象转化为多个单输入单输出对象。然而许多控制对象不能直接改变设定值,如:发电厂协调控制系统中,输出功率设定值可以改变,但蒸汽压力设定值不能单独改变。然而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对于存在不可操作变量输入信号的回路,可以进行继电反馈实验来获得对象的某些特性,如火电厂可以通过修改PID控制模块的上下限来实现系统的临界震荡。因此,采用偏置继电反馈实验的闭环频域辨识将使辨识变得简单,辨识模型精确度高、可靠性强。对控制回路控制器的设计和对象的自适应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具有大时滞、时变、非线性、强耦合、动态特性差异大等特点的过程对象频域辨识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偏置继电反馈的发电机组闭环频域辨识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便于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并能有效、准确地辨识出对象模型,辨识采用多点拟合,在噪声环境下,仍有很高的鲁棒性和精确性,为闭环系统辨识提供了必要的参数模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偏置继电反馈的发电机组闭环频域辨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记录偏置继电反馈实验数据:对于稳定运行的闭环回路,将控制器从PID控制器切换到偏置继电器,待对象达到临界震荡后再次切换到PID控制直到对象输出再次稳定,记录整个过程对象的输入 和输出;
2)获取回路对象临界频率:
给定频率,将采集数据代入得对象的频率响应为:
其中,yk、uk、tk分别为时刻对象的输出、输入和采样时间,Ny为采样点数,yk-1、uk-1、tk-1为时刻的对象的输出、输入和采样时间,、、为时刻对象的输出、输入和采样时间的变化量,、为时刻对象的输出、输入和采样时间的变化量,求出其该频率点的幅值和相位;
假设为所求系统回路临界频率,则可通过下面的迭代公式计算确定:
其中,为在使用迭代公式时第n+1次迭代的频率,、为第n次迭代的相位和频率,、为第n-1次迭代的相位和频率,初次迭代时n=1,和的初始值设为零,取为一个尽量小的数,迭代运算公式具有二次收敛速度,在几个迭代运算后,即可逼近对象实际临界频率;
3)获取对象在设定频率段多点的频率特性:
设定频率范围(,)内需要辨识的频率响应点的数目为M,则在设定频率范围内离散频率点ωl上的频率响应可通过下面频率响应公式计算获得,:
从而得到多个点的频率特性;
4)确定闭环对象的辨识模型:通过步骤3)获取的频率响应,,求传递函数矩阵,传递函数矩阵采用二阶加纯滞后模型:
,
参数可通过在,的频率响应点匹配获得,即
式中的参数和L,可通过幅值条件和相位条件确定:
为求解模型参数的中间矩阵, 可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
。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基于偏置继电反馈的发电机组闭环频域辨识方法,与现有的频域辨识方法相比,本方法实现简单、辨识精度高,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可用于含不可操作变量回路的辨识,能得到系统在重要频率段的频率特性,进而得到需辨识控制对象的二阶加纯滞后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79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