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固体燃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7963.6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3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蔺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洞县利众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04 | 分类号: | C10L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0416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固体燃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燃料领域,特别是一种无烟、耐烧且无异味的复合型固体燃料。
背景技术
木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是保持木材原来构造和孔内残留焦油的不纯的无定形碳。木材热解时的主要产品之一。木炭价格便宜,易燃,使用简单和易购得。若再经过高温处理,即可变成白炭。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木炭的生产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如公开号为CN103131442A的中国专利披露的一种高热值木炭的制作方法,是选取长度为15-20cm、直径为3.0-6.0cm的松木作为原料,将木材原料装入炭窖,点火,升温烘烤,使木质原料在高温下炭化为木炭。木炭降温切粒后与辅剂混合挤压成型,干馏,得成品木炭。该方法提供的木炭虽然具有高热值,但从原料选材的角度出发,无论对现有的木炭加工技术做出任何改进,都无法避免采用木材作为加工原料的事实。这些木材往往通过砍伐森林树木得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此外,木炭燃烧还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节约、环保的新型固体燃料来代替传统的木炭,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固体燃料,该固体燃料无烟、耐烧、无异味,具有低硫、低灰分、高热量的特点。制备方法快捷高效,无污染、无排放。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固体燃料,包括无烟煤、生物质、辅料,其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粉碎:将无烟煤粉碎,生物质磨碎;
(2)、发酵:磨碎后的生物质粉末,在60℃以上的温度下,蒸汽发酵22-26小时;
(3)、焙干:生物质粉末经发酵后送入干燥机焙干;
(4)、搅拌:向容器中加入粉碎后的无烟煤、经发酵和焙干的生物质粉末、玉米淀粉和水后,搅拌均匀;
(5)、沤制:将搅拌均匀的混合物沉入料池中,在常温下沤制10-12小时
;
(6)、成型:沤制完成后,混合物经过机器压制后一次成型;
(7)、干燥:成型后的成品干燥后即得所述复合固体燃料。
优选地,所述无烟煤、生物质、辅剂按重量比的配比为:无烟煤70%-80%,生物质18.5%-24.5%,辅剂1.5%-5.5%。
优选地,所述生物质为秸秆末。
优选地,所述无烟煤的发热量大于等于7500kcal/kg。
优选地,所述辅剂为玉米淀粉。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加入水的温度为60-80℃,加入水的量可以保证玉米淀粉分散均匀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有能力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控制具体的加水量。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粉碎、磨碎时加入有水,水的加入质量为无烟煤或生物质质量的10%。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粉碎采用粉碎机,所述粉碎机配有布袋除尘装置。粉碎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扬尘。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采用青石磨磨碎所述生物质。
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的成型是将混合物压制成棒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固体燃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硫含量低,燃烧时不会产生硫化物污染空气;
(2)秸秆为农作物废弃物,本发明以其为主要原料之一,经济环保,节约成本,低碳无污染,使得农业废弃物得到了循环利用。
(3)与无烟煤相比,生物秸秆灰分、挥发分大,发热量低,但本发明通过各组分之间合理的配比以及上述特定的制备工艺,使得生物秸秆与无烟煤复合后组成固体燃料后,在含硫量降低的同时,燃料的灰分与纯无烟煤相比反而略有减小,且发热量比纯无烟煤反而略有升高,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4)制备工艺快捷高效,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
(5)复合固体燃料燃烧时无烟、无异味、耐烧,可完全代替传统木炭及现有其他固体燃料使用。
(6)易清理、不怕风吹日晒、易长期保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术语解释:
本发明所称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秸秆末即为秸秆碎屑。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用无烟煤的各项指标为:
发热量:7500kcal/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洞县利众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洪洞县利众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7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