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乳糖苷酶和编码这种酶的多核苷酸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37767.9 | 申请日: | 2014-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7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林连兵;梁丛丛;郑健;魏云林;季秀玲;张琦;邓先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9/38 | 分类号: | C12N9/38;C12N15/56;C12N15/6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乳糖 编码 这种 多核苷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克隆于大理洱源热泉宏基因组的β-半乳糖苷酶,以及编码此酶的多核苷酸和经DNA重组技术产生这种酶的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猪的乳汁中含有约3~5%的乳糖,当乳猪仔小肠粘膜绒毛β-半乳糖苷酶基因缺陷或后天不足时会发生乳糖消化不良,未分解吸收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肠道存在的细菌发酵成为小分子的有机酸如醋酸、丙酸、丁酸等,并产生一些气体如甲烷、H2、CO2等,这些产物大部分可被结肠重吸收,而未被吸收者或仍未被分解的乳糖可引起肠鸣、腹胀、腹痛、排气、腹泻等症状,长期如此并会严重影响乳猪仔的生长。
豆粕是畜禽饲料中常用的植物蛋白原料,而豆粕中含有较高的乳糖,饲料中的乳糖消化不良同样会引起腹胀和腹泻等症状。β-半乳糖苷酶(β-D-半乳糖苷酶,EC.3.2.1.23)又名乳糖酶,是一种把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的酶,可作为乳糖降解和双糖合成的催化剂,并有水解生物体内储存的多糖和半乳糖残基,具有治疗乳猪仔腹泻和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的作用。早在50年代初Aronson和Pazur就报道了此酶的转糖苷活性,乳糖酶转糖苷作用生成低聚半乳糖等功能糖。这种转移反应的产物是双糖、三糖和分子再大一些的低聚糖,是有多重组分构成的混合体系。我们所说的低聚半乳糖是以高浓度乳糖作为β-半乳糖苷酶的底物而生成的,是在乳糖分子的半乳糖残基上以β键接上1~4个半乳糖而形成的杂低聚糖。低聚糖几乎不被小肠消化,是一种低分子量的、不粘稠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只能被双歧杆菌所利用,双歧杆菌是肠内最有代表性的有益菌,它能调节和恢复肠道内微生态菌群的平衡、抑制肠内有害菌及病原菌的繁殖、促进肠蠕动、防治便秘及下痢、增进矿物的吸收和维生素的合成、提高机体抗病免疫功能等。功能糖是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最直接、最有效的养料,它能排除消化系干扰,选择性地进入到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最适宜生长的大肠,促使双歧杆菌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由于微生物的快速生长和高效代谢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成为工业化酶制剂的主要来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温β-半乳糖苷酶,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半乳糖苷酶来源于大理洱源热泉宏基因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含有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多核苷酸,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组载体,其含有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多核苷酸,且其是由多核苷酸与质粒、病毒或运载体表达载体构建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获得的β-半乳糖苷酶,该半乳糖苷酶在37-55℃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作为乳糖降解和双糖合成催化剂,并有水解生物体内储存的多糖和半乳糖残基,能有效治疗乳猪小肠粘膜绒毛β-半乳糖苷酶基因缺陷或后天不足发生乳糖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具有治疗乳猪仔腹泻和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的作用;另外该酶还具有转糖苷作用,在高浓度的乳糖作为底物时,该酶的转糖苷作用能催化一种功能低聚糖---低聚半乳糖的生成,低聚半乳糖作为肠道内双歧杆菌的增值因子,只能被双歧杆菌所利用,增殖的双歧杆菌竞争性地拮抗腐败菌(入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减少毒素和酶的产生,有整肠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克隆片段;
图2为本发明β-半乳糖苷酶基因保守结构域分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与表达质粒连接菌落PCR检测,图中:M为Marker,泳道1~8皆为转化后挑取的8个转化子;
图4为本发明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双酶切图谱,图中:M为marker,泳道1~3为三个构建好的重组质粒;
图5为本发明β-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蛋白的SDS-PAGE分析检测电泳图,其分子量约为92000道尔顿,图中:M为Protein Marker,泳道1为pET32a-GAL/Rosetta诱导前破碎上清,泳道2为pET32a-GAL/Rosetta诱导后破碎上清,泳道3为pET32a-GAL/Rosetta诱导后破碎上清过柱透过液,泳道4为30mM咪唑缓冲液过柱第二管,泳道5为50mM咪唑缓冲液过柱第二管,泳道6为80mM咪唑缓冲液过柱第二管,泳道7为150mM咪唑缓冲液过柱第一管,泳道8为300mM咪唑缓冲液过柱第一管;
图6为本发明温度对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β-半乳糖苷酶对温度的稳定性结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pH对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77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