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弃人防通道强化换热地源热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37541.9 | 申请日: | 2014-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0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峰;游锋;白铂;兰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 |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 人防 通道 强化 热地 源热泵 系统 | ||
1.一种废弃人防通道强化换热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挡水坝(1)、强化换热装置(2)、一次侧循环泵(3)、板式换热器(4)、二次侧循环泵(5)、热泵机组(6)、用户侧循环泵(7)、用户末端(8)及相关管路;所述人工挡水坝(1)为一防水隔离墙,人工挡水坝(1)一侧作为一次侧循环泵(3)的取水端,人工挡水坝(1)另一侧作为一次侧循环泵(3)的回水端,在人工挡水坝(1)的两侧沿人防通道方向布置有多个强化换热装置(2),强化换热装置(2)通过紧固件(24)固定在人防通道内,强化换热装置(2)底部设置有垫块(25),一次侧循环泵(3)通过管路与板式换热器(4)一次侧连接,取水端通过管路与板式换热器(4)连接,板式换热器(4)还通过管路与回水端连接,板式换热器(4)的二次侧通过管路与二次侧循环泵(5)、热泵机组(6)依次连接后形成回路,热泵机组(6)的负荷侧通过管路与用户侧循环泵(7)、用户末端(8)依次连接后形成回路,人工挡水坝(1)、强化换热装置(2)、管路设置在人防通道内,一次侧循环泵(3)设置在人防通道出口平台或者目标建筑机房内,板式换热器(4)、二次侧循环泵(5)、热泵机组(6)、用户侧循环泵(7)、用户末端(8)设置在目标建筑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人防通道强化换热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挡水坝(1)长度为W,人工挡水坝(1)宽度为240mm,人工挡水坝(1)高度为H2,人防通道的断面宽度与人工挡水坝(1)长度相同,人防通道内运行水位高度为H1,其中,W=1~3m,H2>H1+200mm,H1=1m;人工挡水坝(1)与人防通道垂直,将人防通道分开,采用常规技术,用红砖砌筑,人工挡水坝(1)内外壁作防水处理。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人防通道强化换热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换热装置(2)与强化换热装置(2)之间的间距为1~2m,强化换热装置(2)与人防通道的侧壁的距离为a,a=50~100mm,强化换热装置(2)与人防通道的底部的距离为50~100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弃人防通道强化换热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防通道为“日”字型人防通道或“口”字型人防通道或枝状型人防通道或线性人防通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弃人防通道强化换热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换热装置(2)的主体为一四面体,采用镀锌铁皮或玻璃钢材料制作,分为迎水面(21)、两个侧面(22)、底面(23),共四个面;迎水面(21)长度为L1,人防通道宽度为W,其中,L1=W-200mm,W=1~3m,迎水面(21)高度与人工挡水坝(1)高度相同,为H2,其中,H2>H1+200mm,H1= 1m;两个侧面(22)长为1~2m,两个侧面(22)高度与迎水面高度相同,为H2,其中,H2>H1+200mm,H1= 1m;底面(23)长度与侧面长度相同,为1~2m,底面(23)宽度与迎水面长度相同,即为L1,其中,L1=W-200mm,W=1~3m;垫块(25)高为b,b=50~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754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