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合物理层无速率编码传输的数据拆分封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5980.6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4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阳;屠坤;姚创沐;杨潇翔;付攀玉;张婧;余启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合 物理层 速率 编码 传输 数据 拆分 封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的信道编码和传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适合物理层无速率编码传输的数据拆分封装方法。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的基本目的在于将信息由信源高效、可靠、安全地传送到信宿。有扰通信信道中的噪声会不可避免地对传输信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从而可能降低通信可靠性。所以通信系统设计的核心问题就是在存在随机噪声的信道中如何克服干扰,减小信息传输的差错,同时又保证信息传输的效率。为了克服信道中各种噪声的干扰,人们提出了纠错编码的方法以实现可靠传输。在香农以前,人们都认为增加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总要引起错误概率的增加,认为要使错误概率为零,则传输速率只能为零。1948年,香农建立了信息论,为纠错编码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香农提出,对每个信道可以根据它的噪声干扰特性计算出它的容量C,所有低于信道容量C的速率R均是可达的,即当R<C时,总存在一系列码,当码长n→∞时,最大误码概率趋于0。这一理论创造性的颠覆了关于人们对于通信的认识,而寻找能够实际应用的逼近香农极限的编码方案也就成了纠错编码理论的最终目标。
自信道编码定理提出以来,如何构造一个逼近信道容量限的实用编码成了众多研究学者竟相研究的课题,并逐渐形成信息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信道编码理论。几十多年来,通过众多学者,特别是有关数学和信息论学术界的研究人员五十多年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如已经相当成熟的线性分组码,编码器有记忆的卷积码,1993年由Berror,Glavieux和Thitimajashia提出的与香农极限只差几个分贝的Turbo码,之后出现的另一种可以逼近香农极限的低密度校验码LDPC码等。
然而这些信道编码在设计时,通常先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估计信道参数,根据信道参数设计一个码率固定为R的信道纠错编码(由k个输入符号得到n个输出符号,则码率为R=k/n)。当估计的信道参数大于实际的信道参数时,虽然可以实现可靠传输,但是造成了传输的浪费,因为此时可以使用更高码率的信道纠错编码;当估计的信道参数小于实际的信道参数时,不能实现可靠传输,此时需要更低码率的信道纠错编码。而且很多时候,信道还是随时变化或者无法提前判断的,这个时候这些传统的编码就显得难以应付。于是出现了码率可变的无速率码。对于无速率码,由原始数据产生的编码数据包是随着编码过程而源源不断产生的,根据译码的需要可多可少,只要保证能成功译码即可。实际传输的码率取决于实际发送的编码包数目,而需要发送的编码包数目则取决于当时的信道状况。
无速率码具有三个重要属性:1)自适应链路速率适配:其最终速率决定于信道特性,不需要在传输前估计信道特性而固定码率,实际传输的码率取决于当时的信道状况。2)无速率属性(流属性):发送端可以源源不断的输出编码包,形成一个可以无限延续的编码包流,而没有任何速率约束;3)桶积水效应:接收端不断收集编码包,收集到足够多的编码包即能恢复出所有原始数据包。正是由于无速率码的三个重要属性,使其在广播信道,认知,网络传输,反馈代价较大的通信场合等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关于无速率码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理层以上的传输。而对于在物理层采用无速率编码传输的应用几乎是一片空白,尤其是在信道不断变化的通信环境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物理层无速率编码传输的数据拆分封装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适合物理层无速率编码传输的数据拆分封装方法,其发送端每次从信源读取数据,加上MAC帧头和整个MAC帧的CRC校验值,得到一个消息包。然后对该消息包进行无速率码编码产生编码包,并将编码包拆分成多块。再分别对每块编码包封装包含前导字、调制方式标识、消息包识别号、编码包识别号、编码包长度相关信息的物理层帧头,将其调制成子帧。
物理层无速率编码器的输入为k字节,则适合物理层无速率编码传输的数据拆分封装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发送端从信源读取数据,加上固定长度的MAC帧头和MAC帧的CRC校验值,得到k字节的第l个消息包;
(2)将第l个消息包输入无速率编码器编码,产生N字节的编码包;
(3)根据当前的一个子帧能够携带的最大数据长度以及信道变化情况,将编码包拆分成M块,每一块编码包的长度分别为n0,n1,n2,L,ni,L,nM-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59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