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用地震早期电子告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4784.7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1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建堂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地震 早期 电子 告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技术与地震预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家用地震早期电子告警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一旦发生在深夜,人们都在房间内熟睡,使人们防不胜防,这对人们的生命危害程度最大。如果能在地震发生刚发生的瞬间,如果能争取到十几秒时间,很多人就可能与伤残或死神擦肩而过。地震是破坏范围广、造成生命与财产危害极大、且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至今科学认知未能有效掌握地震的发生规律,还远远达不到象预报天气那样的技术水准。
本发明所述的家用地震早期电子告警装置能在发生4级以上地震初期,该装置能在极短的时间监测到第一个地震波次,它可在瞬间启动声音报警,立即叫醒熟睡中的您。在大地震发生之前,可为您争取到极其宝贵的十几秒撤离时间,有助于您和家人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哪怕只能争取到几秒的逃生时间,也能大幅度地减少地震对人们生命的危害。本发明所述的家用地震早期电子告警装置特别适合在地震频发地区的家庭、学校、医院等场所使用。
家用地震早期电子告警装置用两只PNP型晶体管组成电桥平衡电路,一旦遇到某路监测探头被触动时,该装置随即用蜂鸣器告警,告警讯号一经响起,电桥平衡电路将自动维持锁定,基本可以杜绝误报或漏报的现象发生。该技术方案简化了电路结构,降低了告警装置的制作难度及成本,实现了监测灵敏度高、工作性能可靠的要求。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家用地震早期电子告警装置在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技术内容。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家用地震早期电子告警装置能在发生4级以上地震时,该预告装置能在极短的时间监测到第一个地震波次,它可在瞬间启动声音报警,立即叫醒熟睡中的您。在大地震发生之前,可为您争取到极其宝贵的十几秒撤离时间,有助于您和家人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哪怕只能争取到几秒的逃生时间,也能大幅度地减少地震对人们生命的危害。本发明所述的家用地震早期电子告警装置特别适合在地震频发地区的家庭、学校、医院等场所使用。
家用地震早期电子告警装置用两只PNP型晶体管组成电桥平衡电路,一旦遇到某路监测探头被触动时,该装置随即用蜂鸣器告警,告警讯号一经响起,电桥平衡电路将自动维持锁定,基本可以杜绝误报或漏报的现象发生。该技术方案简化了电路结构,降低了告警装置的制作难度及成本,实现了监测灵敏度高、工作性能可靠的要求。
电路工作原理:家用地震早期电子告警装置由电阻R3~R5和线性电位器RP组成电桥电路,在第1路监测探头处在监测状态时,电路中a、b两个参考点的电位相等,即:在电桥电路平衡时,Va=Vb=3.0V,Vab=0,PNP型晶体管VT1~VT2和NPN型晶体管VT3都处在截止状态,蜂鸣器HA无声,这时第1路监测探头处在待命状态。当大地晃动监测探头K1突然被接通,电桥电路立即失去平衡,使得PNP型晶体管VT1获得偏置而使PNP型晶体管VT1导通,接着NPN型晶体管VT3也迅速导通,蜂鸣器HA立即发出蜂鸣声。
电桥电路接入电解电容C1的作用:一是由于电解电容C1被充电至电桥电路平衡后,由于电解电容C1中电荷不能被瞬间释放,有利于电桥电路平衡的稳定;二是一旦遇到某一路监测探头被短接超过2秒钟,电解电容C1中电荷被迅速释放掉或进一步被充电,使PNP型晶体管VT1或PNP型晶体管VT2进一步保持导通,促使NPN型晶体管VT3保持导通并驱动蜂鸣器HA发出蜂鸣声。
一旦遇到某一路监测探头被短接后,告警装置随即发声告警,蜂鸣器HA一经响起,电桥平衡电路即刻失去平衡,那么即便随着大地的晃动,告警装置也不会因监测探头被复位而自行解除告警,告警解除必须人为切断告警装置的直流电源才可实现。
技术特征:家用地震早期电子告警装置,它包括6V直流电源、2路监测探头、电桥平衡电路、蜂鸣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2路监测探头:监测探头K1由金属重锤ZC1和金属环JSH1及电阻R1组成,金属重锤ZC1通过电阻R1接电路正极VCC,金属环JSH1接PNP型晶体管VT1基极;监测探头K2由金属重锤ZC2和金属环JSH2及电阻R2组成,金属重锤ZC2通过电阻R2接PNP型晶体管VT1基极,金属环JSH2接电路地GN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建堂,未经吴建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47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棉和粘胶与竹纤维环锭纺织物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不锈钢表面装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