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混凝土强劲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4216.7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2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牟廷敏;梁健;范碧琨;陶齐宇;钟川剑;苏俊臣;肖雨;王戈;周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D4/00 | 分类号: | E01D4/00;E01D21/00;C04B28/00;E01D101/2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刘雪莲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混凝土 强劲 骨架 钢筋混凝土 拱桥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钢管混凝土强劲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包括拱座,所述拱座连接有劲性骨架,所述劲性骨架包括上弦钢管和下弦钢管,所述上弦钢管与下弦钢管同向延伸,所述上弦钢管与下弦钢管之间连接有若干根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杆包括横向腹杆,所述横向腹杆与上弦钢管同向延伸;所述横向腹杆上间隔地设置有若干根竖向腹杆,所述竖向腹杆的两端分别与上弦钢管、下弦钢管连接,所述竖向腹杆与横向腹杆相互垂直交错;相邻两根竖向腹杆的相向侧各设置有一根第一斜向腹杆,两根第一斜向腹杆的一端分别与竖向腹杆连接,两根第一斜向腹杆的另一端在上弦钢管相互连接、并与上弦钢管连接;相邻两根竖向腹杆的相向侧各设置有一根第二斜向腹杆,两根第二斜向腹杆的一端分别与竖向腹杆连接,两根第二斜向腹杆的另一端在下弦钢管相互连接、并与下弦钢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强劲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特征在于:在劲性骨架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组上弦钢管和下弦钢管,各组上弦钢管和下弦钢管均设置有腹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强劲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特征在于:在劲性骨架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地设置的三组上弦钢管包括相互平行的左侧上弦主管、右侧上弦主管以及中部上弦主管,左侧上弦主管与中部上弦主管、右侧上弦主管与中部上弦主管之间各设置有若干上弦横向钢管,若干根上弦横向钢管沿上弦主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各上弦横向钢管均垂直于上钢主管,所述上弦横向钢管的一端与中部上弦主管连接,所述上弦横向钢管的另一端与左侧上弦主管和/或右侧上弦主管连接;相邻两根上弦横向钢管之间设置有左、右两根上弦斜向钢管,位于左侧的上弦斜向钢管的外端与左侧上弦主管连接,所述位于左侧的上弦斜向钢管的内端与位于中部的上弦主管连接;位于右侧的上弦斜向钢管的外端与右侧上弦主管连接,所述位于右侧的上弦斜向钢管的内端与位于中部的上弦主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强劲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上弦横向钢管之间的左、右两根上弦斜向钢管的外端和内端在劲性骨架的长度方向分设于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强劲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钢管和下弦钢管的直径与壁厚之比为:35~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强劲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钢管和下弦钢管内灌注有混凝土,所述上弦钢管和下弦钢管内灌注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8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强劲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钢管和下弦钢管内灌注的混凝土由如下重量份材料制成:水泥450份,粉煤灰30份,粉煤灰微珠40份,硅灰30份,膨胀剂40份,砂742份,碎石1068份,水138份。
8.一种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钢管混凝土强劲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a、在两个拱座之间合龙劲性骨架;
步骤b、两拱肋对称灌注上弦钢管和下弦钢管内的混凝土,之后进行拱圈砼横向浇筑,拱圈砼横向浇筑的具体步骤如下:先浇筑底板混凝土直至合龙,待底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再同步对称浇筑腹板混凝土至合龙,待腹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再浇筑顶板混凝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强劲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上弦钢管、下弦钢管的混凝土灌注方法如下:首先向中部上弦主管和中部下弦主管灌注混凝土,之后再向左侧下弦主管和右侧下弦主管灌注混凝土,最后向左侧上弦主管和右侧上弦主管灌注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421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源区结构
- 下一篇:双极NPN晶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