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网以及金属网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33743.6 | 申请日: | 2014-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5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虹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2C38/40;C22C5/04;C22C30/00;C22F1/14;C21D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网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金属网以及金属网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有关于具有纳米级孔隙的金属网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冶金学为一种利用加工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质的金属材料的学问。冶金学历史悠久并一路延续到现代,其中提炼出具有可抗腐蚀、抗氧化又具有极佳导电性的合金材料为现代工业工程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合金材料中的不锈钢可达到抗腐蚀与抗氧化的能力,但不锈钢的导电性通常不如铜、铝等金属材料高。然而,一般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铜、铝等金属材料虽容易取得但却也容易氧化,若利用金、或银等材料当导体则成本过高,不符合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揭示内容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网,其具有不锈钢抗腐蚀与抗氧化的能力,又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依据本揭示内容的一实施例,一种金属网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提供一第一合金,该第一合金包含重量百分比为60%~80%的铁、重量百分比为10%~30%的铬、重量百分比为4%~8%的镍以及重量百分比为1%~2%的锰;(b)提供铂金属;(c)在第一温度下熔融铂金属与第一合金,并均匀混合铂金属与第一合金,以形成第二合金,其中第二合金中包含重量百分比为3%~50%的铂;(d)将第二合金从第一温度下降至第二温度;(e)在第二温度下重复施加第一压力于第二合金;(f)将第二合金从第二温度升温至第三温度,第三温度介于第二温度与第一温度之间,并维持预定时间;(h)将第二合金从第三温度降温至第二温度,并重复施加第一压力于第二合金;(i)依序重复步骤(f)与步骤(h)第一预定次数,直到第二合金被重复施加的第一压力薄化至0.5厘米的厚度;(j)利用压延机重复施加第二压力于第二合金,接着进行步骤(f);(k)将第二合金从第三温度降温至第二温度;以及(l)依序重复步骤(j)、(f)以及(k)第二预定次数,直到第二合金具有0.1微米到5微米的厚度,并且第二合金的表面具有孔径为5纳米到200纳米之间的孔隙。
依据本揭示内容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属网,其包含基材,且基材至少包含重量百分比为30%~80%的铁;重量百分比为5%~30%的铬;重量百分比为2%~8%的镍;重量百分比为0.5%~2%的锰;以及重量百分比为3%~50%的铂。其中,基材的厚度为0.1~5微米,且基材的表面包含有多个孔隙,此些孔隙的孔径为5~200纳米,其中孔隙的孔壁上暴露出铂。
综上所述,以上所揭露的金属网为不锈钢与铂所形成的合金,上述实施例的制作方法所制成的金属网,其表面可具有多个纳米等级的孔隙,使得电子流得以在这些纳米等级的孔隙中流通,可增加金属网的导电性。并且,上述实施例的金属网又同时保有不锈钢抗腐蚀与抗氧化的特性。
附图说明
为让本揭示内容及其优点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参考如下:
图1是绘示本揭示内容一实施例的金属网剖视图;
图2是绘示本揭示内容一实施例的金属网正视图;
图3是绘示本揭示内容另一实施例的金属网剖视图;
图4是绘示本揭示内容一实施例的金属网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符号说明
10、20:金属网 100:基材
101、201:孔隙 102:孔壁
103、203:表面 110:铁
120:铬 130:镍
140:锰 150:铂
250:铂金属层 L:厚度
W1、W2:孔径 S101~S112:步骤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述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本文中所使用的“约”、“大约”或“大致”是用以修饰任何可些微变化的数量,但这种些微变化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于实施方式中若无特别说明,则代表以“约”、“大约”或“大致”所修饰的数值的误差范围一般是容许在百分之二十以内,较佳地是于百分之十以内,而更佳地则是于百分五之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虹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虹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37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