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弃土再生水泥工程添加料的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133451.2 | 申请日: | 2014-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9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光 |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弃 再生 水泥 工程 添加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有效解决废弃土任意倾倒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问题,且在水泥筑建工程的利用上,具有重金属稳定化效用时间延长或达到长久性,可以确保环境不会遭受二次污染的处理方法,尤指一种废弃土再生水泥工程添加料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工业废弃土,因含有大量的污染源而不适合在其他工程上被利用;随意倾倒的结果,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及会破坏环境生态;解决这项棘手问题,将工业废弃土中污染源清理掉或处理成不再有污染性为唯一途径,然而,这项大工程,虽处理过程或结果有再生资源可供利用,但一直以来都因处理效率不高或不符经济效益等问题而成效不彰,终究未能妥善解决,问题仍然存在。本案前发明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I424887号“废弃土再利用处理方法”,虽能解决废弃土任意倾倒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问题,并产出再生土壤可供利用,然而,就再生土壤本身的质性而言,利用在填土工程上应是较为适合,以致所获取的利用经济价值并不高,况且再生土壤所含螯合剂,在无流失防止措施的情形下,重金属稳定化的效果或时效,仍会受到填土环境条件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影响,较无法确保环境不遭受二次污染。交通建设的水泥工程,例如,道路旁沟渠的建构,水泥地面的铺建,河岸护堤的筑构或道路水泥地砖的制作等,都使用大量的水泥及砂石,若可把再生土壤添加在水泥中作为工程材料,势必能让再生土壤得到广泛利用的通路,且在减少砂石资源耗损的余,提升再生土壤的利用经济价值,唯,再生土壤在水泥中添加的前提,必须克服水泥建构体强度会减降的问题,且技术上,还须达到螯合剂不流失的安定性,据此,才可确保工程安全及符合环保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废弃土再生水泥工程添加料的处理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废弃土再生水泥工程添加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金属捡出处理程序、一混水拌动处理程序、一重金属稳定化处理程序、一包覆料处理程序、一颗粒化处理程序、一浮游物处理程序及一沉淀处理程序;
该金属捡出处理程序,至少通过一磁力吸铁机,在不含大型杂物的废弃土中捡出细小块片状回收铁;
该混水拌动处理程序,通过一混水拌动机的拌动槽在投入捡出细小块片状金属后的废弃土时一并接入水液,利用槽内拌动器拌动废弃土在水中分解形成泥水液,凭借一螺旋杆送料器从拌动槽底部将自然沉淀的泥土往一端推送,再被一向上斜出的螺旋杆出料器送出槽外,及由至少一拨动器在拌动槽的液面将浮出的浮游液物从一出液口拨出槽外;
该重金属稳定化处理程序,通过一搅拌机的拌料桶接入拌动机所送出的泥土,利用桶内拌料器的搅拌及送出泥土的过程,凭借桶内至少一喷雾器对泥土喷洒螯合剂,使送出的泥土,可以完成重金属稳定化,并得到再生土壤料;
该包覆料处理程序,通过一混料机的混料桶送入水、树脂料、水泥料及再生土壤料,利用桶内混料器的均匀混料搅拌,得到可塑造土壤料;
该颗粒化处理程序,通过一造粒机的颗粒成型模具上接入混料机所送出的可塑造土壤料,塑造出颗粒状的水泥工程添加料;
该浮游物处理程序,通过一固液分离器来分离浮游液物并产出固体浮游杂物与油渍污水液;
该沉淀处理程序,通过一沉淀池设备的多个沉淀池供油渍污水液连续经过多道污泥沉淀处理后,由油渍搜集器在各沉淀池的水面,把浮出的油渍液从一排油口清理出来,并由抽水泵将不含污泥与油渍的水液,送回混水拌动处理程序,以回收水形式接回混水拌动机的拌动槽中循环利用;
由上述程序组合,除使废弃土的污染源,高效益的得到或完成清除或处理外,所产出的每一颗水泥工程添加料,由于再生土壤料的粉粒子是被水泥及树脂混合的包覆料包覆成坚硬颗粒,且对螯合剂的流失产生良好的防止作用,如此,水泥工程添加料在水泥筑建工程上的添加利用,即能在符合建构体强度的要求下,凭借螯合剂不易流失的重金属稳定化效用时间延长或效能几近永久性,确保环境不会遭受二次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光,未经陈志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34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件加工专用侧顶治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PCB板支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