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心玻璃微珠/聚氯乙烯组份型电线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3034.8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3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蒋永清;蔡云华;谢基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K13/06;C08K9/06;C08K7/28;C08K3/22;C08K5/09;C08K5/134;C08K5/1515;C08K5/12;B29B9/06;B29C47/92;H01B3/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张龙哺 |
地址: | 528306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 玻璃 聚氯乙烯 组份型 电线电缆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家用电器的电源线或连接线的空心玻璃微珠/聚氯乙烯组份型电线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成本低廉、加工性能优良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行业。目前市场上的PVC电线电缆为降低成本添加大量的碳酸钙等,导致PVC电线电缆的物理机械性能下降,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下降。因此,研发一种性能更优异的PVC电线电缆是件迫不及待的事情。
发明专利申请201110395828.8提供了一种空心玻璃微珠填充低密度聚丙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利用空心玻璃微珠提高聚丙烯(PP)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有显著效果。该发明设计的基体为非极性材料的PP,对极性材料PVC并没有涉及。
发明专利申请201210359293.3提供了一种聚氯乙烯排水管,其利用空心玻璃微珠改性硬质聚氯乙烯,在减小产品密度和降低产品成本上有显著效果。该发明涉及的基体为硬质PVC材料,对软质PVC电线电缆并未涉及,没有提出空心玻璃微珠在PVC体系中存在增塑剂、阻燃剂状态下的性能研究成果。
发明专利申请201110260097.6提供了电线电缆用70℃绝缘级环保型软PVC塑料,其采用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环氧大豆油以及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制备一种70℃绝缘级环保型软PVC电缆料,该发明涉及碳酸钙改性聚氯乙烯,对空心玻璃微珠改性PVC电线电缆没有涉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心玻璃微珠/聚氯乙烯组份型电线电缆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心玻璃微珠/聚氯乙烯组份型电线电缆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心玻璃微珠/聚氯乙烯组份型电线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心玻璃微珠/聚氯乙烯组份型电线电缆料,所述电线电缆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氯乙烯 100份
空心玻璃微珠 20~100份
热稳定剂 3~6.5份
增塑剂 30~70份
阻燃剂 0.8~4份
润滑剂 0.5~2.2份
抗氧剂 0.3~1.5份
其中:
所述空心玻璃微珠为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过的空心玻璃微珠,其中硅烷偶联剂含量为空心玻璃微珠重量的0.8%~2.5%。例如,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处理过程可以是:称取占微珠重量0.8%~2.5%的硅烷偶联剂,配制成水溶液,然后将溶液倒入烘干的空心玻璃微珠中,搅拌,使偶联剂包覆微珠,然后将改性的空心玻璃微珠放入干燥箱中烘干。
优选地,所述原料还包括颜料0.3~1.5份。
优选地,所述聚氯乙烯平均分子量为700~2500,更优选为平均分子量为1300的PVC。
优选地,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粒径为7~85微米,密度为0.8~1.7g/cm3。
优选地,所述热稳定剂为钙锌复合稳定剂。
优选地,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2-丙基庚)酯(DPHP)、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环氧大豆油(ESO)、癸二酸二辛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高岭土、磷氮阻燃剂、氢氧化铝、蒙脱土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低分子酯类、金属皂类、硬脂酸、石蜡、PE蜡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空心玻璃微珠/聚氯乙烯组份型电线电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的量称取各原料,将所有原料倒入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至100~120℃;
(2)将搅拌至设定温度的物料放入冷混机中进行低速搅拌,搅拌至温度50~70℃;
(3)将冷混至设定温度的物料放入挤出机中进行熔融造粒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华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30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电话号码匹配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用途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