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32865.3 申请日: 2014-04-03
公开(公告)号: CN103891569A 公开(公告)日: 2014-07-02
发明(设计)人: 王加勇;鲁福成 申请(专利权)人: 芒市遮放贡米酒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6/00 分类号: A01G16/00;A01K67/02
代理公司: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代理人: 姜开侠
地址: 678400 云南省德***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鸭稻共作 生产 有机 水稻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复合型种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    

背景技术

鸭稻共作复合型种养系统是充分利用共生互利、生态位和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以稻作水田为基体,以种稻为中心,家鸭田间网养的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复合型种养生态系统。该系统通过鸭子的不间断活动来刺激水稻生长,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鸭子对田间杂草的踩食以及对害虫的捕食可以代替除草剂、除虫剂的使用,实现以田养鸭、以鸭护稻、使水稻和家鸭共栖生长。然而,目前各地所进行的鸭稻共作复合型种养系统,普遍缺乏一种依据水稻及家鸭品系的不同生长特性而建立的适应性技术体系,使水稻与家鸭的共促生长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根据水稻、家鸭不同品系的生长特性,研发一种规范合理的鸭稻共作技术,提高有机水稻的生产质量及产量,使物料的产投结构更加合理,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包括种子处理、播种及秧田管理、移栽、孵化及放鸭、收获及收割工序,具体包括:

A、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天,清水浸种20~28h,洗净后用2%的石灰水浸种36~48h,再次洗净后于20~25℃催芽20~28h,露白即可播种;

B、播种及秧田管理:4月上中旬播种,采用旱育秧方式,播种前整墒碎土,田平土细后拉线划墒,墒宽130~150cm,墒深16~24cm,保证沟直、沟深,撒播,播种后先用细土盖种,再用干细粪盖种,每亩用种15~20kg,秧田管理需保持墒面湿润、防虫、除草、防稻瘟病及鼠害,秧龄对于早、中熟品种为30~35天,对于晚熟品种为40~45天;

C、移栽:移栽前7~10天亩施腐熟厩肥1500~2000kg及有机肥45~55kg,全层施肥,堵好出水口,保持5~6cm水层,移栽前1~2天或移栽当天犁好二道田,保持3~3.3cm水层耙田,田平泥化后栽秧,栽秧密度对早、中熟品种为每亩20000~25000丛,对晚熟品种为15000~18000丛,每丛2~3苗;

D、孵化及放鸭:清水浸种时开始孵蛋,6月下旬将孵化8~12天的雏鸭先在初放区生活1~2天,然后让鸭子到稻田中活动、觅食,每亩放养12~16只,初放的6~8天,每天早、晚用碎米、玉米喂食鸭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45~50g,之后的5~8天,逐步减少喂食量至停喂,让鸭子自由觅食;

E、收获及收割: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水稻抽穗后,将鸭子从稻田撤出;水稻黄熟后,即可收获,对于早、中熟品种收获期为9月上中旬,对于晚熟品种收获期为10月中下旬。

本发明所述方法与传统的鸭稻共作生产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述方法选择的水稻品种滇屯502、双多6号等,具有株型矮壮、根系发达、感光性强及生长期适宜的特点。所选择的鸭子品种麻鸭、火鸭、北京鸭,具有体型较小、抗逆性好、适应性强、食量小及早熟的特点。不但水稻及鸭子的生育期匹配良好,而且水稻的株型有利于鸭子生物防治能力的充分发挥,保证了鸭稻共作复合型种养系统的良好运作。

2、本发明所述方法根据所选择的鸭子品种的食性、食量特点,体积大小及土壤的肥力状况设定的放鸭密度,围网面积既能满足鸭子的捕食需求,保证较大的控虫、除草范围,所设定的鸭群密度又能适度改变稻田土壤的质地结构,防止土壤板结,有利于养分的扩散与平衡,加速稻田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减少了肥料用量,又不至于对水稻植株造成伤害。

3、本发明所述方法根据所选择的水稻与鸭子品种的生长时间规律,采用一季稻一批鸭的共作方式,有利于鸭稻共作复合型种养系统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所选择的孵化时间及投放时间,能够保证水稻与鸭子在生长过程中具有适宜的时间生态位,有利于稻田的透光、通风、通气,刺激水稻分蘖和生长,使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穂形变大,从而进一步提高抗逆性和产量。

4、本发明所述方法所设定的水稻栽种规格在保证水稻对养分的利用率,提高产量的同时,保证了鸭子在稻田中能顺畅通行。所设定的大田水浆管理方案充分考虑了水稻种植地的气候环境特点,随着鸭子的生长,协调控制添水、排水量及频率,保证水层深度,有效地减少了养分的流失。

5、本发明所述方法根据共作系统养分归还特性的不同,归还给土壤的氮量低而磷量相对较高,在鸭子的饲养管理上主要采用碎米、玉米为饲料,改善鸭粪的氮磷结构,一方面促进土壤养分的可持续利用与自我平衡,另一方面为水稻增加氮输入,保证稻田高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芒市遮放贡米酒业有限公司,未经芒市遮放贡米酒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28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