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断尾料的挤压型芯吹针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2040.1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5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修恩;王锦浪;蒋新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9/60 | 分类号: | B29C49/60;B29C49/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609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尾料 挤压 型芯吹 针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吹塑成型模具的吹针头,具体是指用于吹塑成型加油管的吹塑模具,能够在挤压成型注油口的同时自动切断尾料的一种自断尾料的挤压型芯吹针头。
背景技术
加油管是连接汽车油箱的加油管道,加油管的一端设有注油口,吹塑成型加油管制品,冷却的尾料头仍连接在注油口的沿口处,现有技术采用由人工借助刃具将尾料头从注油口的沿口处切除,出于密封要求,注油口的口沿须光滑平整;人工切除尾料头,注油口的沿口质量难以保持一致,且效率低、工作强度大,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效率低、工作强度大、质量差的问题与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发明采用由吹针头、挤压型芯、气道连接板、油缸、连接座构成的装置,吹针头的中心设有吹针孔,挤压型芯的中心设有气道,挤压型芯的外柱面设有断料面,气道连接板内设有转接气道;吹针头设在挤压型芯的左端,气道连接板固定于挤压型芯右部的下面,油缸的活塞杆与挤压型芯的右端连接,连接座固定于油缸的缸体的后面;所述吹针孔、气道和转接气道相通;应用时,吹针固定在所述吹针孔内,连接座与吹塑模具的机械手固定连接,气道连接板与所述机械手的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转接气道经软管与压缩空气源连接;工作时,将预充气、半熔融的塑料坯泡夹入吹塑模具的合符型腔内,塑料坯泡的注气口位于合符型腔成型制品的注油口的位置称为油口型腔,吹塑模具的机械手承载本装置将吹针头插入所述注气口中向塑料坯泡内充气吹塑成型加油管,同时启动油缸,将挤压型芯压入所述注气口中,由所述油口型腔和挤压型芯围成的腔室称为油口模腔,挤压型芯的所述断料面与所述油口型腔的端面接触时将尾料头切断,位于所述油口模腔中的塑料冷凝后成型为制品的注油口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自断尾料的挤压型芯吹针头,旨在避免人工切除尾料头的弊端,达到提高效率、减轻工作强度、提高质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断尾料的挤压型芯吹针头,包括吹针头、挤压型芯、气道连接板、油缸、连接座,其中:所述的吹针头为圆锥形的钢质构件,吹针头的中心设有圆形的通孔称为吹针孔;
所述的挤压型芯为由左向右,由圆锥形、圆柱形和矩形相连构成的叠台柱状的钢质构件,挤压型芯左部圆锥形的外柱面设有成型注油口内壁形状的型面,挤压型芯的内部设有圆形的通道称为气道,所述气道的左端口位于挤压型芯的左端面,所述气道的右端口位于挤压型芯右部的下面,挤压型芯的圆锥形与圆柱形的结合台阶面称为断料面;
所述的气道连接板为俯视呈矩形板块状的钢质构件,气道连接板内设有左右方向的圆形通道称为转接气道,所述转接气道的左端口位于气道连接板的左部的上面,所述转接气道的右端口位于气道连接板的右部的下面;
所述的油缸为由缸体和活塞杆构成的液压伸缩执行元件;
所述的连接座为俯视呈L字形的块状钢质构件;
吹针头固定连接在挤压型芯的左端,气道连接板固定于挤压型芯右部的下面,油缸的活塞杆与挤压型芯的右端连接,连接座固定于油缸的缸体的后面;所述吹针孔、气道和转接气道相通;应用时,吹针固定在所述吹针孔内,连接座与吹塑模具的机械手固定连接,气道连接板与所述机械手的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转接气道的右端口经接口和软管与压缩空气源连接。
上述结构表述的方向面分为上、下、左、右、前、后面,其中,前面为面对装置主视图的面,后面为与所述前面相对的面。
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工作时,将预充气、半熔融的塑料坯泡夹入吹塑模具的合符型腔内,塑料坯泡的注气口位于所述合符型腔成型制品注油口的位置,称为油口型腔;吹塑模具的机械手承载本装置将吹针头插入所述注气口中向塑料坯泡内充气吹塑成型加油管,此时启动油缸,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将挤压型芯压入所述注气口中,由所述油口型腔和挤压型芯围成的腔室称为油口模腔,挤压型芯的所述断料面与所述油口型腔的端面接触时将外露在所述油口模腔外部的尾料头切断,位于所述油口模腔中的塑料经挤压成型冷凝后形成加油管的注油口。
本装置将吹塑成型加油管、挤压成型注油口和切断尾料头一次性完成,避免了事后由人工切除尾料头的弊端,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作强度、确保了注油口质量的一致性,提高了制品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正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正汽车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20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