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流器无扰并入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8939.6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7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袁志昌;陈名;王一振;黎小林;李岩;许树楷;陆超;付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张家港智能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流 器无扰 并入 柔性 直流 配电 系统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流器无扰并入柔性直流配电网的电路,属于电网管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交流配电网面临分布式电源接入、潮流均衡控制复杂化的挑战。常见的分布式电源主要有光伏电池、燃料电池、风力机和燃气轮机等,光伏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是以直流形式产生电能,通常需要经过DC-DC和DC-AC两级变换才能并入传统的交流配电网;而风力机和燃气轮机虽然是以交流形式产生电能,但都不是恒定的50Hz,因此也需要经过AC-DC和DC-AC两级变换才能并入交流配电网。这不仅增加了技术难度,还增加诸多交直流变换设备的投资,也给系统可靠性造成影响。而如果采用如图1所示的直流配电网,不仅可以省略上述的DC-AC变流环节,减少投资成本和损耗,而且控制技术也相对简单。
从负荷层面考虑,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用户的用电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变频技术已经在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传统交流配电网中,用户使用的是交流电,必须通过AC-DC-AC转换才能变频。而且现在很多电气设备本质上使用的就是直流电,例如,液晶电视、LED照明灯、电动汽车、个人电脑、手机等。在传统交流配电网中,必须通过AC-DC转换才能供给电器使用。如果用直流直接供电,必然比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再使用更加节省能源。
柔性直流配网系统必须实现的一个功能是允许换流器灵活投入/退出运行,目前与直流配网母线相连的换流器直流侧通常并联一个电容起稳定直流电压的作用,在换流器并网的过程中,其充电电流可能过大引起换流器的闭锁,甚至影响整个柔性直流配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为了提高柔性直流配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亟需研究配网换流器从直流侧充电的限流技术以及并网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换流器无扰并入柔性直流配电网的电路,通过在换流器直流侧加装充电限流电阻和旁路隔离刀闸,由直流电网向换流器直流侧并联电容充电,同时充电电流被限流电阻限制在一个较小的水平。
本发明提出的换流器无扰并入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电路,包括:
第一直流隔离刀闸、第二直流隔离刀闸、第三直流隔离刀闸、第四直流隔离刀闸、第五直流隔离刀闸、第六直流隔离刀闸、第七直流隔离刀闸、第八直流隔离刀闸、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第一直流断路器和第二直流断路器;所述的第一直流隔离刀闸与第一直流断路器、第二直流隔离刀闸串联作为所述换流器无扰并入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电路的正极运行电流通道;所述的第三直流隔离刀闸与第一限流电阻、第四直流隔离刀闸串联作为所述换流器无扰并入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电路的正极充电电流通道,正极充电电流通道并联在第一直流断路器两端;所述的第五直流隔离刀闸与第二直流断路器、第六直流隔离刀闸串联作为所述换流器无扰并入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电路的负极运行电流通道;所述的第七直流隔离刀闸与第二限流电阻、第八直流隔离刀闸串联作为所述换流器无扰并入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电路的负极极充电电流通道,负极充电电流通道并联在第五直流断路器两端。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换流器无扰并入柔性直流配电网的电路,其优点是:
本发明的换流器无扰并入柔性直流配电网的电路,兼顾了柔性直流配网系统对换流器并网的要求,借助换流器的控制特性,利用限流电阻限制换流器并入柔性直流电网时的充电电流,以避免充电电流过大而引起换流器的闭锁,同时在限流电阻两端并联旁路隔离刀闸,起导通正常运行电流的作用。在不影响柔性直流配网系统运行的前提下,实现换流器无扰并入直流电网,该发明稳态情况下利用旁路隔离刀闸将限流电阻旁路以避免额外的损耗。发明电路具有操作可靠、实现简单、性能优异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柔性直流配网系统实际工程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换流器无扰并入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电路的原理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电路将换流器并入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张家港智能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张家港智能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89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研磨垫调整器
- 下一篇: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