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送气、抽气式的地温换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28937.7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3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贻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贻鹏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6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送气 抽气式 地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系统,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利用地温进行换热的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利用地温的方式一般是地热水直接供暧,或做空调热源,或地热水间接供暧再通过热泵实施制冷或制热,这样直接抽用地下水,不仅需要抽水的动力、能源,而且地下水物质又易腐蚀管道,且还需要一回流管道和蓄水设施,大井、大蓄水、管道,投资较大,这些都是制约着地温发展的问题。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利用水为载体,通过散热的方式在建筑内进行热交换,这种方式的交换律(率)并不高。第一,在室内并不能充分交换;第二,载体与地温交换不充分,即提取地温的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的送气、抽气式的地温换热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送气、抽气式的地温换热系统,包括设在地下井中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进气管道,还设有多根出气管道,位于地下井井底的出气管道和进气管道的端头通过U形管连通,所述进气管道的外周设有隔热层。
优选的是,所述换热器为混凝土浇筑件,进气管道位于换热器的中部,多根出气管道沿进气管道的圆周方向分布,所述进气管道的外侧还设有一圈隔热层,其余部分均为混凝土。
优选的是,所述混凝土中设有一圈围绕进气管道的内加强钢筋箍。
优选的是,所述换热器靠近其外侧的位置还设有一圈外加强钢筋箍。
优选的是,所述混泥土中还设有多道沿换热器长度方向分布的竖向钢筋。
优选的是,所述进气管道和/或出气管道内壁上设有防水层。
优选的是,所述隔热层为真空层。
优选的是,位于地下井中的换热器分段布置,包括位于最低部的第一段,以及与第一段中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分别连通的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设有隔热垫。
优选的是,换热器还包括位于第二段上方,并与第二段中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分别连通的第三段,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设有隔热垫。
优选的是,还包括位于地下的空气储藏容腔,所述换热器的出气管道连通该空气储藏容腔。
本发明的地温换热系统,地温使得送进的空气接近地温温度(浅层地恒温约13~18℃),出来的空气通过热泵制冷或制热再由用户抽风使用,或直接抽风使用。送气、抽气使管道流动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与地温进行热交换,交换的效率、效果决定于送气由井底往上流动时时间和充分的散热面积及良好的传热材料。本发明的地温换热系统,在进气管道的外侧设有隔热层,使送进的空气在到达井底前不要传递扩散到整个竖井,以保证原始地温在空气离开地下井前仍有较好的地温交换,并不会破坏原始地温。进气管道与地温隔离并顺利到达地下井底,然后迂回往上行进并与地温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使得孔气离开地下井前获得较原始的地温。
空气经过地温交换后,由用户抽风机直接抽气在室内吹散,用户得到100%转化的地温。夏天极其清凉爽快,如果寒冷冬季,地温带有湿气,可以滋润房间空气。经人们使用后,再排向大气层,实现家居空气的流通。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地温换热系统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换热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送气、抽气式的地温换热系统,包括设在地下井1中的换热器2,所述换热器2包括进气管道6,该进气管道6与位于地面上的引风设备连接,例如空气压缩机中,进一步优选的是,该处还设有净气装置,对引入进气管道6的空气进行预处理。所述进气管道6位于地下的一端向上弯出多根出气管道9,在制造的时候,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位于地下井井底的出气管道和进气管道的端头通过U形管连通。所述进气管道6的外周设有隔热层。
所述进气管道6的外周设有隔热层6a。从出气管道9出来的空气管连接阀7与热泵9连接,然后经抽气管与用户的抽风机10连通。
可先用地质钻探机挖20-40米或更深的井孔,成型后再行扩孔,大大减少了施工燥音,也大大减少了成孔成本,给在城市增设这一装置带来了方便、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贻鹏,未经刘贻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89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