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流电池漏液收集排放系统及其液流电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7378.8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2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马相坤;张华民;许晓波;吴静波;权颖;赵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 | 分类号: | H01M8/04;H01M2/3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馨 |
地址: | 11602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电 池漏液 收集 排放 系统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流电池漏液收集排放系统及其液流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液流电池是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首选技术之一,大功率液流电池的研发、设计与应用是必然的趋势。液流电池系统由电堆、电解液、管路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组成。电解液通过管路系统实现电解液在电堆内的循环。液流电池的管路系统通常由塑料管道组成,通过焊接、螺纹连接及法兰连接结合在一起,不可避免的存在电解液泄漏的危险。液流电池作为可以应用在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电力设备,应尽可能的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避免液体(特别是导电液体)的与其他设备的接触,因此预防与处理可导电的电解液的泄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预防漏液措施主要采用给液流电池系统周围加装围堰的方式,但是此种方法仅对电池系统外围进行了保护,对于电堆、管路系统泄漏的电解液无法进行有效的引流和排放。另外,围堰高度因考虑到检修和维护的因素,往往将其高度设定在300mm左右,若出现电解液大规模漏液情况,围堰无法将承载所有泄漏的电解液,这将给电池系统和操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目前液流电池系统的支架及辅助设备多数采用金属材料,如若被泄漏的电解液侵润后极易腐蚀并损坏,因此以上设备不能放置在围堰内。由于存在上述多方面原因导致目前液流电池系统配备的围堰设施保护功能过少,保护范围有限,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可以全面保护电解液漏液的设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液流电池漏液收集排放系统及其液流电池系统,考虑到了可能发生漏夜的区域:即电堆及支架区域、管路及设备区域和储罐放置区域,可预防液流电池泄漏,即使大规模的漏液也可实现及时回收,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最大限度的保护电池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液流电池漏液收集排放系统,包括漏液收集结构5和排液管路6,所述漏液收集结构5连通所述排液管路6。
优选地,所述漏液收集结构5为可拆卸。
本发明漏液收集结构是指在电堆单元、管路系统或储罐等的易漏点(如电堆上下、电解液储罐焊点、管路连接处等)设置可收集漏液的装置(如槽体、开口盒体、盘体或排液管),用以收集、储存、排放漏液。
本发明同时提供包括上述的漏液收集排放系统的液流电池系统,根据高度和功能的不同主要划分为三部分:电堆设备区11、储液区10和维修区7;
所述储液区10和维修区7分别位于电堆设备区11的两侧;
所述电堆设备区11高于储液区10,所述维修区7不低于电堆设备区11;
维修区不放置设备,用于维修及日常维护时人员和工具等通过;
液流电池系统通常包括电解液储罐1、管路系统2和电堆单元3,
本发明液流电池系统所述储液区10放置电解液储罐1;
所述电堆设备区11放置电堆单元3和管路系统2,所述电堆单元3包括电堆12和支架4,电堆12置于支架4上。
优选地,漏液收集结构5位于电堆单元3的上方,其中,电堆单元上方的漏液收集结构可以同时收集其上方管路的漏液和其上层电堆单元下方的管路漏液,电堆单元的下方管路漏液直接漏到地面收集、排放。
优选地,所述漏液收集结构5连接所述排液管路6的输入端,所述排液管路6的输出端接近电堆设备区11表面,可将漏液直接引到电堆设备区,避免对下层电堆造成伤害。
优选地,所述电堆设备区11高于储液区0.5~2米,进一步优选所述电堆设备区11高于储液区1米。
电堆设备区高于储液区高度取决于电解液储罐泄漏后溢出的漏液体积和储液区的面积,以实现电解液储罐泄漏后电解液的完全收集,一般漏液体积以每个电解液储罐中盛装的电解液量为最大量推算。
优选地,所述维修区7高于电堆设备区0~0.1米,进一步优选所述维修区7高于电堆设备区0.05米。
进一步优选,所述电堆设备区11表面向储液区10的方向倾斜,所述电堆设备区11表面的坡度为0.01%~5%,该坡度的设置使得泄漏到电堆设备区11的电解液易于流向储液区。
本发明所述的坡度为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100%。
进一步优选,所述液流电池系统还设有漏液收集流道9,所述漏液收集流道9的安装平面低于储液区0.01米~0.5米。优选所述漏液收集流道9在电堆设备区11和维修区7内为预埋的流道,在储液区内为两端开口的流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73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存储及温室供热装置
- 下一篇: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集电体和车辆